学科导学案(通用9篇)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学习重点】
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学法指导】
1、《安徒生童话》是大家喜爱的读物,其它艺术形式如电影、雕塑、连环画、朗诵等也常以安徒生童话为题材。大家可能已从不同的艺术形式中知道丑小鸭的故事,小学也学过改编后的浅显的丑小鸭的故事,这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然而,很多人往往只停留在表层的理解,对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对丑小鸭在恶劣环境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却缺乏深入的思考。因此在学习时要注意理解。
2、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掌握如“丑陋、讪笑、嫉妒、来势汹汹”等最基本的词语的积累和应用。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汲取这篇童话的精神营养,领悟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激发坚强、勇敢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4、应注意从整体感知文意,利用圈点勾画法了解丑小鸭的遭遇,理解丑小鸭是作者的自我写照;注意体验、反思、理解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另外要注意对文章进行深层鉴赏,品评文章的美,体味童话的艺术魅力。
【知识链接】
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教育。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受到别人的嘲笑排挤。但是他毫不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
【自主学习】
1、清除阅读障碍:
讪()笑吐绶()鸡篱笆()()灯芯()草铰()链迸()出沼()泽地嫉妒()()木屐()飕飕()弥()
2、解释下列词语
沉沦:讪笑:
3、本文作者安徒生是自我写照,除此之外,他还写过《》和《》等童话故事。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记栏
4、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主要内容(自主思考)
5、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请分别找出来
【合作探究】
6、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
7、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认为《丑小鸭》告诉了我们什么?
【整理学案】
8、你学了这篇文章一定有话说吧,请试图谈一谈。
对小鸭子说:
对鸭妈妈说说:
对猎狗和小鸟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9、丑小鸭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变成了白天鹅,那是因为它心中有着梦想,梦想支撑着它。命运其实没有轨迹,关键在于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要学会把它们踩在脚下,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梦想,只要他们学会树立生活目标,在自信、自强、自立中成长,通过拼搏他们会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原来也可以变成“白天鹅”,也可以像丑小鸭一样实现心中的梦想。
你还有疑惑吗?可以大胆地将它写下来,老师会为你解惑的。
【达标检测】
1.“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他把头低低的垂到水上,只等着一死。(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
2.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试阐释这句话的意思)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人类的科学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剧增, 传统的“输灌式”教学模式受到严重的挑战。90年代以来, 一场学习的革命悄然兴起, 学会学习, 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一份报告中就已指出“将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成了我们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展开积极的探索, 开始是目标教学, 然后是“洋思”, 推行“学案导学”。经比较发现, 学案导学更适合我校的教学实际, 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 我校在学案导学的模式构建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二、学案导学的推进及成果
1. 加强理论学习, 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为促进导学案模式的扎实推进, 学校领导专门组织教师学习理论, 并为我们印发资料解读学案导学。通过理论学习, 我们认识到教学案导学指以学案为载体, 以导学为方法, 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模式。该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教师和学生定好位, 为学案的编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2. 编制科学实用的学案。
在使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认识到编制高效、实用的学案是关键。教学案的设计应遵循教学规律, 体现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落实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案设计中根据生物学科的教学实际, 我注重体现了主导性、主体性、创新性的原则。 (1) 主导性原则。教师立足于“主导”地位思考设计学案, 切实担负起导演、教练、主持人的责任。课前精心备课, 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把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基本问题反映在学案上, 积极施教, 师生配合,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2) 主体性原则。教育的对象是学生, 教学案的设计必须充分尊重学生,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 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的学习活动。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被动接受的问题往往不深刻, 根据生物科实际情况, 我尽量把实验探究、实验操作的课题放给学生, 让他们通过自己思考, 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性原则。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案的设计上, 我注重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让学生拥有一片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 不限制学生思维, 在探索中创新。
3. 导学案的扎实推进。
经过一段时间的大胆使用, 我确实感受到导学案的可行性。由于提前分发学案, 学生提前预习, 在课堂上学会了学习, 知识点在课堂上都能掌握, 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得到发展, 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在此基础上, 通过听、评课, 教研研讨等形式总结经验和教训, 不断完善和实践, 生物导学案已初步形成自己的模式。
三、导学案的基本模式
1. 分发学案, 课前预习。
一般情况下, 上课前一天把预先编好的学案分发给学生, 让学生用5到10分钟时间去预习新知识, 完成预习题, 感知本节的基础知识。
2. 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针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做适当的提示, 配以一定量的思考题, 引导学生依照学案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层次性、梯度性, 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 做到循序渐进, 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 看书不详细不行, 光看书不思考不行, 思考不深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看书, 学会自学。
3. 学生自学教材。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 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指导自学方法, 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就能掌握, 哪些内容应该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 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2) 教师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 带着问题去交流、去听课, 这样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学生受益终生。
4. 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学基础上, 教师组织学生针对自学中的疑惑进行小组交流, 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讨论, 教师及时汇总, 以便在精讲释疑中帮助学生解决。讨论过程要发挥实效性, 教师要及时关注每个小组的交流, 可以深入到学生中参与交流, 避免形式主义, 避免草草了事, 提高课堂效率。
5. 精讲释疑。
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基础上, 根据学生反馈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讲解力争语言精炼, 有针对性, 有启发性, 避免面面俱到, 对学生提出的个性化问题, 要予以表扬和鼓励,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6. 巩固练习。
练习题的设计要紧扣知识目标, 和本节知识密切相连, 难易适中, 由浅入深, 让学生通过练习能更牢固地巩固知识。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 做出正确的讲评, 使学生最大限度获取知识。
四、存在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1. 优化课堂教学, 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不能千篇一律, 应该与启发式、讨论式等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相结合, 力争多种形式并用, 提高教学效率。
2. 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根据从资料获得的信息, 在学案中增加知识拓展和生活链接等环节, 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3. 通过学案的编写, 使我感到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不断充电, 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今后要苦练基本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更新教育观念, 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学案导学的改革背景、学案导学的推进及成果, 系统地阐述了导学案的基本模式和初期成效, 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学案;自主学习
新课改理念引领下的课堂百花齐放,层出不穷的模式创新却无不万变不离其宗。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语文课堂的教学更加有效。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独有的魅力。
一、导学案的内涵与优势分析
导学案是教师为突显学生学习主体性而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活动方案。它是学生自主预习和课堂学习的底本,也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底本。导学案强调并突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性、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能够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生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渴望,其能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训练等环节的操作中达到教与学的预期目标。
二、初中语文导学案设计方法分析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预习、个性阅读和课堂合作学习的底本。这里既要让学生知道自主学习要学什么,又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收获,也要形成质疑和困惑,在思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是他们在能力和方法上需要教师的引导。而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是否能够会学,某种程度上与我们教师的付出密切相关。如《繁星》导学案设计,我们要准确定位导学目标,让学生意识到这篇课文学习后在哪些方面能够获得提升。如“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能够感受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还要提升自己在观察自然中获得美,增强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其次,导学内容设计中要重视基础,如准确识记课文中重要字词的字音、字形,文学常识。再次是基本阅读分析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如课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主要写了几次观星的经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各次分别是怎样描写的?再有就是深度的探索,如“作者三次看星的情景和感受为什么不同,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最后,一般还要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读写内容,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
三、初中语文导学案的有效运用
这众多的设计都需要我们老师精挑细选、反复琢磨。而这样的设计中的“选材”能力能体现教师的业余素养和能力。虽然我们很多学校都是采用集体备课形式来落实导学案,但是我们老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结合具体的学情有效处置也是必需的。
1.目标精准,自主学习有方向
我们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往往要从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提升和人文素养的熏陶两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而学生研究学习目标就能了解一篇课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的目标是感知内容,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与情感,提高感受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品味文中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学习把握文章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丰富描写事物的方法。一般来说,学生受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制约,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阅读是没有很强的目的意识的。就这样的教学目标而言,学生就知道从“课文写哪几件事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去阅读,从而在自主预习中就能对比地发现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与三味书屋求学阶段的枯燥与乐趣;能关注其中精彩的景物描写,在动词的运用中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通过过渡句和作者一些情感表现的句子诵读中获得章法特色和情感。
2.自学有法,初步解决导学问题
我们的导学案重在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导学案问题的设计,通过查阅工具书对问题做深入探讨和分析,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在不断学习和训练中学生就会获得属于自己的阅读和学习方法。再以初中经典篇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识记字词,准确读写,告诉学生阅读要先过字词关;他们就能意识到阅读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解决生字词,通过构词法和上下文推断词义;而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有着怎样的写作顺序?学生就会在阅读中注意留意分析题目,也能学会思考文章结构布局的安排。
3.问题探究,学会分析鉴赏
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对学生不能个体解决的问题要鼓励他们经过自主探究来探讨答案。如《我的叔叔于勒》,围绕小说的三要素的分析是学习重点,就其中的情节而言,这篇小说的情节是起伏曲折的,我们在情节的探讨中,可以让学生探讨这篇小说的中心人物是谁?是用什么视角进行写作的?又是要表现什么主题的?在学生探讨之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情节:于勒挥霍家产,本地无法生存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却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还可以从心理角度分析,得知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充满希望,亲眼见到变成穷光蛋的于勒,希望破灭了,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这样,学生从看似曲折的情节中认识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也对主题有准确的认识。
四、运行导学案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要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预习效果。如果学习态度不积极,课前预习不深入,那么,我们的导学案就无法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對导学案的检查要落到实处。其次,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学习情境的创设,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他们深入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才能取得导学模式的高效。再有就是小组合作探讨的问题,我们要合理组织、分配好小组,确保讨论的实效性。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底本,如果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过多,就变成了习题课,我们一定要注意留给学生学习和发现的空间,让学生在阅读体验和反思中获得积累、感受、领悟和运用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是让学生会学能学的一种好的教学手段,但是教无定法,我们不能一味地依赖导学案;应该让导学案成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生成课堂互动和问题探讨的抓手。那么,运用导学案教学一定能让学生轻松愉悦而有效地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武永梅.关于如何设置语文导学案的几点建议[J].新课程:中,2014(7).
课题:Module 3 Unit 1 Everyone will study at home课型:听说课
班级___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重难点:含有“will”的一般将来时的肯定、否定及疑问句结构
学习目标:听:能听懂谈论未来的简单对话,能判断未来事实。
说:能用will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想象
学习过程:
课前练习:
1:单词预习
n.粉笔______________adv.也许______________
n.直尺____________v.询问;问_____________
v.拿;带___________n.问题_______________
v.&n.改变;变化____________n.水平_______________
n.将来;未来 ___________adj.能够„„的___________
n.生活;生命 ___________adv.更加;更______________
v.&v.aux.需要_________adj.(时间)空闲的;空余的_________
v.aux.将;将要;将会__________
2:听录音,完成Activity2.(答案写在书本上)
3:认真听Activity2的录音,填出所缺单词。
Miss Li:Do you often think about the _________? What will_______in twenty years?
______our life be different? The ________? Our clothes? Our school!
Lingling: Yes,everything will be different.We’ll use _________, and they’ll be very small andlight!And We only need one book to _______carry to school!
Miss Li:Oh, good.Anybody else?
4: 选词并用其适当形式填空
year, maybe, change, chalk, do
1.Mike, you need ________ your sweater today.2.Lucy will have a lot of homework ________ tonight.3.Teachers won’t use ________ to write on the blackboard in the future.4.I want to be an English teacher in ten ________ time.5.________ you are right and I am wrong.5:根据句意及汉语提示完成单词
1.My grandma has a happy l______ in the country.2.—Are you f______ now?
—Sorry, I’ m busy.I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 do.3.The teachers write on the blackboard with c_______.4.—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in the f______?
—An English teacher.5.Let’ s ask Lucy for help.M_____ she can help us.课堂活动:
1:用书本遮住第20页对话内容,听录音,完成21页对应的表格。
2:听录音,全班跟读。
兰溪八中2013学年第二学期学科导学案主备人:审核:执教时间:
3: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对话。(小组展示)
4:正确分辨单词的重音,用下划线画出重读音节并正确朗读(个人展示)
BlackboardcomputereraserInternettelephone
5:听并且跟读Activity 6, 然后补充含有相同音素的单词,越多越好(大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时作业
Ⅰ.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完成单词(5分)
1.Look!My English teacher is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with c________.2.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________?
3.Many people in Ya’an lost their l________ in the earthquake(地震).4.Danny has nothing to do now.He is f________.5.I have some q________ to ask you, Miss Black.Ⅱ.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5分)
1.Chinese students have a lot of homework________(do)every day.2.Our life________(be)different in ten years’ time.3.Can Tony________(send)emails by Internet?
【Learning aims:】
1.New words: worried , surely, melt, plant, grow, throw, snowball,snowman.2.Sentence:(1)Does Danny know all the seasons at the end of the story?(2)I don’t know how to write this report..3.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1)at the end of
(2)how to write this report
【知识链接与探究】:
1.Does Danny know all the seasons at the end of the story?在故事的最后丹尼知道所有的季节了吗?
at the end of 在……的末尾
e.g.:He always comes to see me at the end oftheweek.他常常在周末来看我。2.I don’t know how to write this report.我不知道怎样写报告。
how to write this report是由疑问副词how加上动词不定式短语构成,在句中作know 的宾语。
e.g.:Do you know when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拓展延伸:动词tell, ask, show, wonder, learn等后也可以跟“疑问词+动词不定式短语”作宾语,疑问
词可以是who, what, which, when, how,或why。
e.g.: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ask for helpin English?She showed me how to water the flowers.【课堂练习与检测】:
I、根据句意和首字母填空
1、I’m ________(担心)about your health.2、The sun soon ________(融化)the ice.3、These ________(植物)are growing well.4、Don’t __________(扔)any food to the animals in the zoo.5、I like to make ________(雪人)。
6、He likes to throw _________(雪球)。
7、But________(当然,确信)you do,Danny.8、New plants begin to _________(生长)。
II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1.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I don’t know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the questions 2.你喜欢什么时候去海滩?
When do you ________ __________ go to the beach? 3.我喜欢堆雪人。
I like to __________ __________.4.你在等什么?
What ________ you __________ ___________? 4.那个小男孩看上去很焦虑。The little boy _______ __________.III、单项选择
()
1、Danny, why do you look ______.A.worryB.worriedC.worriesD.to worry()
2、Can you tell me how ______ to the zoo?
A.goB.to goC.goesD.went
()
3、He likes to wear shorts and eat ice cream _____ summer.A.inB.onC.withD.for.()
4、Who are waiting _________?
A.in.B.forC.on.D.with()
5、Let’s _______ to theJiuquanpark.A.to goB.goC.goesD.went.()6.I don’t know ________ about the seasons.A.somethingB.anythingC.someoneD.nobody()7.Are you going to_______ home?
A.goB.goingC.goesD.went
IV、句型转换
1.Danny needs help.(变为一般疑问句)__________ Danny ______help?
对划线部分提问)_________________ you like todo?
对划线部分提问)_______ _______ she going to do?
4.Jenny went to the library last night(变为一般疑问句)。________ Jenny______ to the library last night? 2.He had a good time yesterday.(改为一般疑问句)______ he _______ a good time yesterday?
【能力提升】 V、阅读理解。
I have a good friend ,we call him Mike, He comes from Canada.He speaks English and French.He is the same age as I.We areboth 13 years old.He often goes to the English Corner(英语角),He likes it a lot.,He has a small family.His parents are both teachers.They work in the same school.They all live inGansu, China.They all like China very much.()1.Where is Mike from?
A.CanadaB.EnglandC.ChinaD.Japan()2.How old is Mike? A.10B.13C.14D.15
()3.What do Mike’s parents do?
A.They are office workersB.They are teachers C.They are driversD.They are cooks()4.What language do Mike speak?
A.ChineseB.JapaneseC.English and FrenchD.German()5.Which city does Mike’s family live in? A.HangzhouB.BeijingC.ShanghaiD.Gansu
一 目标展示 把握文章脉络及梁实秋散文小品的风格。2 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体会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 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二 自主预习关于作者 梁实秋,(1903—1987),原名_____,字_____,浙江杭县人,生于北京。著名______家、_____家、_____家。代表作有《_____》等。译有《_____》。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补充:《鸟》收录在梁实秋著名散文作品集《雅舍小品》的第一集中,《雅舍小品》是梁实秋1939年在四川北碚雅舍所写的小品文的结集。《雅舍小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誉为“知性散文”,是别具一格而脍炙人口的散文经典。今天我们所学的《鸟》则是这类散文的典范。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在文中表现“知性”的。2 字词
蜷伏
羽翮
瞵视
昂藏
栅栏
饮啄
抟
鸟啭
........
吱吱渣渣
呱呱噪啼
嘹亮
长喙
胸襟
曳
斑斓
干瘪
.............. 臃肿
丰腴
秾纤合度
弹簧
踞
倏地
迷惘
缩 ......... 伫立
颈子
釉绿
鸢鹰
啾啾
魁梧
豪横无情
蓦然
.......... 啄食
跼蹐缩缩
感喟
筵席
料峭
战栗
抖擞
戟张
........... 蓬松
褴褛
窗棂
鸱鸮
杜鹃
据为己有
孤苦伶仃 .......... 词语解释 瞵视 昂藏 斑斓 丰腴
秾纤合度 倏地 感喟 褴褛
三 自主学习
1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划出写鸟的特点的文字,用波浪线标出作者爱鸟体现在哪些方面,用括号标出作者悲鸟的内容,批注自己阅读的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2快速阅读第②~⑦自然段,概括作者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见到______,羽翮不振,蜷伏不动,我感到______
听到______,清脆嘹亮,圆润和谐,我感到______ 看到______,俊俏优美,玲珑饱满,我感到______ 知道______,蛮横无情,鸠占鹊巢,我感到______ 发现______,战栗抖擞,孤苦伶仃,我感到______ 3 依据上一题为课文分段。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四 合作探究 阅读第一段,第一段有什么作用?阅读第二自然段,思考:(1)“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贴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标本室里住着罢”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3)第二自然段写鸟儿的“苦闷”,有什么作用?
(4)第2段中作者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来说明“鸟儿的苦闷”?请举例说明。(回答两种即可)阅读第三自然段,思考:(1)“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作者连用两个“不是”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2)作者写杜鹃的声音的目的是什么?
补充资料:杜鹃,又名杜宇,子规。相传是古代蜀国郡主之望帝,杜宇,因禅让而隐居山林,思归朝而不得,郁郁而终,魂化杜鹃,叫声凄切;同时杜鹃的嘴角鲜红之说——古典诗歌中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杜鹃鸟是凄怨哀伤的象征。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阅读第四自然段,然后思考(1)作者为何喜欢鸟的形体?
(2)“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中的“刺”有怎样的表达作用?阅读第五自然段,然后思考(1)“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作者的“单纯”指的是什么?
(2)作者写杜鹃的豪横无情的目的是什么?
(3)作者联想到了济慈、雪莱有关鸟的作品的目的是什么?
(4)有人认为第5段中的“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可以不要,你同意吗?为什么?阅读第六自然段,然后思考(1)“鸟并不永久的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这句话有怎样的作用?
(2)作者联想到哈代有关鸟的作品的目的是什么?
(3)作者写自己与哈代类似的经验的目的是什么?阅读第七自然段,然后思考
(1)作者在最后一自然段中写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言外之意?(在这篇散文里边,作者尽情赞美鸟类的自由、活泼、俊俏,但是在最后一段中作者又写出了另一番寓意,你能读出这番寓意吗?)
刚好所到的基地学校不仅仅使用“学案”, 他们还使用“学案导学”, 和“导学案”一样很注重这个“导“字。在数学教学中, 以导学为方法, 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这就是学案导学的模式。这正与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相吻合。
一、“学案导学”与学生“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启示
在天津学习期间听了不少课, 上课老师都是“学案导学”与学生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经过与老师们交流得知这样做:一可以杜绝学生在课堂上当拿到学案后, 不认真听课, 一直埋头做学案的情况;二可以带动学困生从中学会与人沟通, 与人交流, 就算他不肯动手, 但每次的合作都能让他目睹所有发生的合作过程中同学的不同表现, 这样可以感染或潜移默化他;三是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独立解决、独立思考, 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 而学案的使用恰恰能使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及重难点, 一些简单的知识自己能解决的在学案上解决了, 不能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 既提高了参与率, 又节省了时间。学案还有一个好处是学生必须进行阅读学案内容才能思考, 这样又加强了学生数学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有把学案收集起来就是一种课堂笔记, 复习时再利用·好处多多。
在“学案导学"中,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 认真阅读教材, 了解教材内容。根据学案的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 师生共同研究学习。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导学案”教学中, 也会出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 同样一个问题, 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很容易, 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 也许就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解决这样的问题, 也可像“学案导学”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 他们在交流中可以充分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 取长补短, 达成共识, 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只是个别学生的问题, 小组之间的讨论就可以解决了;通过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才是教师教学中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又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 利用省下的时间可以进行多一些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 生成能力, 从而走向高效课堂。
二、"学案导学"中"学案"、课本、课件、教辅教学整合的启示
现在的学案内容设计已经非常灵活, 非常精细化, 与课本、课件、教辅等的整合运用都很有讲究, 如果和课件搭着用于课堂, 课件主要面对教师, 对于学生学案里有的幻灯片尽量少有, 除非是帮助学案解决较难理解的问题的, 并且课件的幻灯片张数不能太多, 学案的设计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用于探究、发现新知。如果学案和教辅搭着用于课堂教学, 那么学案里的练习不要和教辅上的重复, 学案里的习题也要少些, 是主角, 尽量与课本同步;教辅是配角起到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果与课本搭着用于教学的, 学案里的内容就不能和课本的重复, 以课本的阅读为教学的主线, 而学案是用于知识扩展, 或是帮助课本新知识的提高或巩固检测。其实三者都可以一起运用, 只是用起来会有些手忙脚乱, 特别是学生注意力的方向会乱, 因此, 四者整合运用教师的操作和设计一定要合理。教师建议常规课尽量不要四者一起运用, 这对学生是件好事。“导学案”也经常出现整合问题, 从“学案导学”中又可以突破整合设计。
三、“学案导学"重视课前预习的启示
“学案导学”的第一环节学习准备模块很注重学生的预习情况, 早期基地学校的学案都是发给学生带回家提前完成预习, 后来发现有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大多数学生没能完成, 原因很多;二是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现阶段提倡减负。这两个原因使学案不再提前发给学生, 改成上课发给学生, 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完成预习部分。
这一部分就是“学案导学”的第一模块——学习准备模块。具体做法可以是复习, 或是知识链接, 或是了解这节课要用到以前学习过的哪些知识, 或是检查学生阅读数学课文、课前网上搜索相关的新课内容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或课上的时间, 通过提问、小纸条、听写、题目、询问等形式进行检查, 看看学生哪些知识内容理解了, 哪些知识内容没有弄懂。这样经过不断地改良, 一直就坚持到现在,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学习准备, 如果学生能看明白的内容, 教师就不必讲了, 老师要解决的是学生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不是重点亦即难点。这样后面的教学过程就变得轻松多了。
四、“学案导学"克服学生厌学的启示
“学案导学”的学习导航模块其实就是我们“导学案”的自学互动模块。本环节中可以设计不同的动手操作、数学游戏, 通过学生讨论和交流, 不仅能够真正解决自己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 还从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克服厌学情绪, 提高教学效果。不仅如此, “学案”的内容设计可以因材施教, 还可以灵活降低知识难度,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便于教师进行导教, 还可以利用知识树或简单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慢慢发散思维。听“全国说课标、说教材大赛”的不少年轻数学教师说课时, 都说到“让学生在学案中画知识树”的做法, 如在某s节课学完后让学生画出知识树, 或自主画出一小节、一章的知识树,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巩固了知识。知识树是一种很好的整合方式, 是一种训练思维的重要方法, 用好知识树, 能强化整合意识和整合思维,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得到锻炼。
在听课交流中也有不少教师说了, “导学案”其实更适合起点低的学生使用。早期也有用过知识树进“学案”中, 只是当时不注重“导”, 还看不出知识树对厌学的学生或学困生有多大的帮助, 但现在非常关注学案的“导”思想, 知识树和思维导图用的时候很有趣, 还可以生长, 不过要学生通过努力才能看到画在纸上生长的树, 这样更能突破厌学孩子的心理防线,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毫无疑问, “导学案”也可以参照这种做法。
五、"学案导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启示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和变教材为学材的教学指导下, 所到的基地学校加大力度抓教师的“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可以提高教师驾驭教材使用的能力, 可以让教师准确地把握教材, 更明确自己教什么, 还可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从而在设计学案时处处注意课标和教材的使用:一是设计学案从最基本的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起;二是设计学案时要体现分层施教的原则, 多练基础题, 增加中等题, 不漏拔高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深入浅出, 重在引导。体现数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应用性;三是学案设计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在学案里体现出让学生预习, 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完成练习并归纳小结的时间和空间。
关键词:学案导学;构建
一、"学案导学"的概念与特征
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为灵魂,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基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知识的指导者、主导者。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特征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一导二主四联动"。(一导:导学案;二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四联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四个基本环节联动导学。)
二、"学案"的编写大体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应明确,并与教案中的教学目标相区分。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学习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并根据水平的高低将其分为(A了解B理解C应用)。因此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考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单元主题及学习重难点、本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基础及兴趣等。以高一年级文言文《六国论》为例:(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历史的回音,本课的学习特点为提高鉴赏文言文的能力以及体会作者"以史为鉴"的意图。因此,我们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2)能力目标:提高诵读能力和把握主旨的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意图。重点是感受中国古人济世救民的情怀和天下兴亡的观点,激发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2、知识结构
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知识框架两个部分。基础知识(字音、语法、修辞、标点等)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在课前预习时自主完成,从而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所了解。知识框架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升级。通过对知识框架的建构,让学生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价值认识。如《六国论》的讲解,除了让学生学习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外,还让学生分别从赂秦和不赂秦两个角度讨论六国灭亡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建立起议论文的知识框架,让学生明白了学习议论文要从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角度入手。
3、学法指导
新课改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后,就可以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学案"中所涉及到的学习方法都是针对所学课本的内容设计的。在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用以下方法:(1)诵读法,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求中把诵读放在了重要地位之一,通过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文言文的学习尤为重要。(2)自主设疑探讨,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讨。如在学习《劝学》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对存在的疑难问题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解决。(3)指导学生在问题的层层引导下深入探究。以《六国论》为例,在学生把握了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生活在宋代的苏洵为什么要论述六国的灭亡的原因?对当朝的统治者有何借鉴?"作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通过表象挖掘本质的能力。(4)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复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5)指导学生迁移、拓展,扩大知识面。
4、能力训练
通过学案中的问题设置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问题的设置上,应以精为主,逐层递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字、词、句的能力;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的能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鉴赏和写作能力;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自身感受的能力,将课内知识和课外实际有效连接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5、达标检测
通过达标练习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堂堂清、周周清、月考等方式来检测。堂堂清,即巩固提升,是针对本课时中重要的知识点,易错的知识点,以各种题型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用时大约10分钟。周周清,即归纳总结一周所学重要的知识点,可以检测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月考试题可选取与这一阶段学习内容有联系的题来进行检测。检测的最终目的不是看学生做题多少,更应该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如鲁迅的《祝福》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复述故事情节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为了检测完成情况,我设计的检测题是:找出文中有关祥林嫂的肖像(三次到鲁镇的变化)、语言、动作描写,并概括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祝福》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是: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因此我设计的检测题是探究哪些人物和祥林嫂的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谁是元凶?
参考文献:
[1]张曙光,陈启胜.构建学案导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4).
[2]高变荚."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山东师范大学,2006.
【学习目标】
1.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整体感知,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学习重难点】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
【背景链接】茅盾于1939年3月到新疆讲学。1940年5月,受朱德邀请离开新疆前往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离开延安到达重庆。在此期间,作者目睹了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体察了解放区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写下了此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了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主宰(zǎi)
恹恹欲睡(yān)
晕圈(yùn)
坦荡如砥(dǐ)虬枝(qiú)
旁逸斜出(yì)婆娑(suō)
不折不挠(náo)倔强(jiàng)
潜滋暗长(qián)
倦怠(dài)
纵横决荡(héng)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锤炼: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秀颀:美而高。颀,高。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
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逸,逃,逃跑。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长。
不折不挠: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
2.作者链接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1916年后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民国日报》主编,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1928年赴日本,1930年回国,加入左翼作家联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
【合作与探究】
1.听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交流点拨】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是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交流点拨】
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三部分(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第五部分(第9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3.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明确全文的抒情线索。
【交流点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
【当堂训练】
1.开头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开门见山,点明主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2.自由朗读第二部分,说说黄土高原有什么特点?作者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是什么?
【交流点拨】特点: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感觉:雄壮、伟大、单调。让人恹恹欲睡,惊奇的叫了一声。
3.研读第三部分,说说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什么特点?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交流点拨】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分别突出了白杨树的直、直而紧靠、向上以及“微微地泛出青色”的特点。
文章用“倔强挺立”总写了白杨树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4.研读第四部分,说说第7段的四个反问句是怎样逐步加深,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交流点拨】一连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在上文铺垫渲染的基础上,揭示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一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下文做铺垫。第二个反问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肯定白杨树不平凡的品质,显示白杨树和北方农民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反问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个反问句从白杨树的“靠近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肯定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层层深入地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气势充沛、酣畅淋漓地讴歌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展示了扩大而深远的境界。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
【拓展延伸】
请大家从文中选出一句或几句话,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借助资料,写出你对所选句子的注解。
【交流】示例:“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起笔一句,直点礼赞对象,抒发了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实在”一词充满了情感,“不平凡”点明了中心,叹号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感悟形象,白杨树的“不平凡”表现在哪些地方? 【交流点拨】(1)生长环境的不平凡。“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黄土高原,更显其雄壮、伟大。(2)外部形态的不平凡。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写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性格特点。(3)内在气质的不平凡。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哨兵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合作探究】
1.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交流点拨】“扑”与“奔驰”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静态的黄土高原“扑”入视野,这是乘车者的实感,准确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扑入你的视野的”也写出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无遮无碍。
(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交流点拨】“涌”字说明感情很多,瞬间形成,有的也许还未经过仔细考虑,就不由自主地喷涌而出。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交流点拨】“泛”字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2.本文句式活泼多姿,富于变化。请你举例说明。【交流点拨】(1)如四个直接赞美白杨树不平凡的句子,同中有异,从远指到近指,感情逐渐强烈。(2)描写高原景色的句子,长短相间,坐落有致。(3)第7段中揭示白杨树象征意义的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句,句子由短到长,内涵渐次丰富,境界逐渐开阔,层层深入,酣畅淋漓。
【当堂训练】
1.文章赞美白杨树,第2段却没提白杨树,而是主要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可以。这一段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雄壮”“伟大”,同时又用“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说明它的不平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2.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交流点拨】第7段中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暂退一步,说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
3.结尾处为什么提楠木?
【交流点拨】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鄙弃之情,深化主题,以昂扬的调子高声赞美白杨树,结束全文,与开头呼应。
4.作者为了表现主题,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交流点拨】象征手法。文中的白杨树是作者寄托感情,表现情感的象征物。它既是黄土高原上傲然挺立的白杨树,有事民族精神的化身。作者先充分描绘白杨树不平凡的外形和内在气质、精神风貌,再通过联想,由树及人,歌颂了与白杨树极其相似的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北方农民,从而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来揭示文章主题。
5.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作者起笔便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峻拔有力,赞美之情破空而来,使读者一开始就对白杨树有了深刻的印象。接着,作者从景、形、神三个方面来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先描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这是“放”,接着写远远的白杨树,这是“收”。最后,在抒情、议论中直接陈述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再次高呼“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以突出主题。
【拓展延伸】
1.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试举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交流】(1)蜡烛:光明磊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以使人联想到甘于奉献的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2)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可以使人联想到坚强不屈的精神,因此梅花是品质高洁的象征。
2.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请结合具体例子谈谈你的理解。【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白杨礼赞》导学案(八年级上 学生版)
【学习目标】
1.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整体感知,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学习重难点】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
【背景链接】茅盾于1939年3月到新疆讲学。1940年5月,受朱德邀请离开新疆前往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离开延安到达重庆。在此期间,作者目睹了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体察了解放区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写下了此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了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主宰()
恹恹欲睡()
晕圈()
坦荡如砥()虬枝()
旁逸斜出()婆娑()
不折不挠()倔强()
潜滋暗长()
倦怠()
纵横决荡()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妙手偶得:
锤炼:
秀颀:
坦荡如砥:
旁逸斜出:
纵横决荡:
无边无垠:
潜滋暗长:
不折不挠:
2.作者链接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1916年后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民国日报》主编,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1928年赴日本,1930年回国,加入左翼作家联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
【合作与探究】
1.听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2.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交流点拨】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4段): 第三部分(第5-6段): 第四部分(第7-8段): 第五部分(第9段):
3.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明确全文的抒情线索。
【当堂训练】
1.开头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自由朗读第二部分,说说黄土高原有什么特点?作者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是什么?
3.研读第三部分,说说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什么特点?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4.研读第四部分,说说第7段的四个反问句是怎样逐步加深,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拓展延伸】
请大家从文中选出一句或几句话,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借助资料,写出你对所选句子的注解。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感悟形象,白杨树的“不平凡”表现在哪些地方?
【合作探究】
1.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2.本文句式活泼多姿,富于变化。请你举例说明。
【当堂训练】
1.文章赞美白杨树,第2段却没提白杨树,而是主要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为什么?
2.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3.结尾处为什么提楠木?
4.作者为了表现主题,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5.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拓展延伸】
1.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试举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