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

2024-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精选13篇)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 篇1

杨兴中学教师:郑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此次全会进一步指引了改革的方向,给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通过学习使我校教职工群情激扬,信心百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次全会是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将为中国未来发展绘就新的路线图。这次“关键性会议”,将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公报既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不乏新的视角和立意。尤其是发展新在教育有了更加彻底改革的态度。会议精神将教育领域的改革,描述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中三个“最”,既表明了对民生问题的持续关注,也体现出了改革的创新。比如,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使用了“综合改革”的字眼,这实际上拓展了教育改革的范畴。可以展望,这不仅意味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要强化履行政府的法定义务,还意味着技能教育、高校教育将向更加注重教育规律,注重创新的模式转变。通过学习,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教育改革”主线,立足本职工作和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深感到教育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必须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施教,踏踏实实育人,发扬求真务实作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十八大简介十八大报告十八大观后感十八大思想汇报党代会制度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场所,教师是播种文明的使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文明执教。育人为本,是学校办学的宗旨,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尊重和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情操引导学生,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成人成才。

2.教育关系学生的未来,系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要克服急躁情绪,从细微处做起,从点滴做起,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对待学生有耐心,特别对于问题生,要开启他们沉重的心扉,给予改过机会,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精心营造和优化育人环境。教师要有堪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有着对学生无私的爱心。

3.加强师德修养。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心育人。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把毕生献给党的教育事业。让我们一起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努力追求教育之于生命的最高境界---带着对生命的了知、洞察和至爱,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像寻找珍贵的金子般去 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教育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4.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教育改革实践,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价值观,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落实到工作中,就是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工作岗位上严以律己,认真履职,注重落实,切实有效地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 篇2

会议强调, 正确把握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 紧密结合工作实际, 积极推进农村改革, 依靠改革打开新局面, 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 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一要坚定改革信念, 坚持不懈推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当前, 我国农村改革走到了需要攻坚深化的关键时期, 要高举农村改革这面大旗, 以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农村改革, 增强农村活力, 释放改革红利, 加快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二要增强进取意识, 奋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农村改革创新的路线图, 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任务, 要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 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 坚定不移把农村改革发展引向深入。

三要增强机遇意识, 着力突破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坚持城乡联动, 推进农村改革、城市改革一并设计, 一体推动, 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改革发展难题, 努力在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联动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四要增强责任意识, 积极有为地完成深化农村改革任务。《决定》对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作出了安排部署, 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 提出了许多突破性、创新性的改革措施。我们要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最大限度凝聚农村改革共识, 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 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

五要强化底线思维, 坚持稳中求进的农村改革思路。坚持改革要确保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做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耕地不减少、农业投入不下降、农民收入不停滞。坚持稳中求进, 要在稳定现有政策、巩固已有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 牢牢把握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主动权。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 篇3

张力主任的报告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主题,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及中央领导的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展开,结合35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全面领会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总体思路等,还就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基本方向和政策要点进行解读。

张力主任在宣讲报告中说,《决定》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全面创新育人模式。《决定》中提到:“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要求我们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多方位缩小教育差距。

何玉林副书记在会上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重点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一个主题全面、主线清晰、重点明确、力度空前的决定,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我国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将以其里程碑式的重大贡献而载入史册。

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 篇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胜利召开。为充分响应党的号召,华北电力大学开展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教育活动。经过此次学习,我对我党以及国家的整治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连日来,总书记表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李克强总理用“壮士断腕”形容改革的决心、媒体热议的“383”改革方案,诸多举措,汇集成一个清晰的信号: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

回顾我国各项制度长期以来的发展建设历程,九十多年奋斗积累,六十多年建设发展,三十五载锐意改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清晰鲜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根本政治制度不断夯实,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巨大跨越。中国的“制度优势”成为一个个奇迹最贴切的注脚。

虽然我国的各项制度已经趋于完善,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在平稳发展,但是改革的脚步不能停歇,我国的制度仍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发展不停步,探索无止境。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制度创新,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因此,社会在发展,制度也需与时俱进。

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创新活力。这,就是新一代改革者的光荣使命。改革,就是利益的调整。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普惠式的改革让所有人受益,如今的改革则需要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十八大以来,不论是中央领导同志的公开表态,还是陆续推出的改革措施,都让人们看到了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的决心。“老虎和苍蝇一起打”的雷霆出击、“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铿锵有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求真务实,正是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力量之举。

为期四天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包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重大政策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6次三中全会都不同。尽管前几次三中全会也都聚焦改革,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的改革,而这次全会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等多方面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是全面深化的改革,一方面注重国家政策的延续性,一方面又是在以前的基础上更深层次触及到社会根本问题的改革。而我认为推进法治改革对于会议提出的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或者说这些一系列的改革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推进法治改革对于此次整体的改革有着不可言喻的重大影响,法律从某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手段,其影响到了改革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坚持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

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学习心得 篇5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中,企业制度、市场机制和政府管理体制是最重要的3个支柱。从目前看,企业改革、市场建设和政府管理体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相比之下,政府职能的转变滞后于企业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第一,职能转变不到位,越位、缺位、错位同时存在。政府在经济调节中对微观干预较多,有效宏观调节偏少;直接调控的行政手段较多,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的间接调节较少;事前审批过多,事中事后监管较少。第二,审批事项过多,效率低下,审批过程不透明,缺乏约束监督。第三,为企业创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和政策环境不到位。第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普遍,缺乏问责机制。上述问题,显然不能适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能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新趋势的要求,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更不能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报告提出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就是要解决政府在履责中的越位、缺位与错位问题。

政府怎样做才是全面正确履行职能?报告作出了明确回答,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政府要做到全面正确履行职能,需要按照以

上要求在以下几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第一,进一步简政放权,解决越位问题。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审批事项,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通过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大幅度减少各级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把应该由企业决策的交还给企业,把该由市场决定的事交还给市场,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第二,加强有效治理,解决在履责方面缺位问题。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实行政府有效的治理,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第三,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解决错位问题。《决定》提出,要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这是因为宏观调控具有全局性、战略性,中央政府在发展趋势研判,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调控经济社会运行,统筹当前与长远、发展与改革、经济与社会、各区域发展等方面具有优势。《决定》提出要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

主要考虑这些职责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贴近基层、就近管理的优势。

教师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 篇6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落下帷幕了,这次大会主要涉及到各个方面的改革,其中有关教育改革尤其引人关注。我们都知道现在我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十八大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在全国都在火热开展会议精神学习贯彻的热潮中,我数控技术系分别于2013年12月13日和12月16下午在2号教学楼2417会议室和实验楼一楼阶梯教室分别对全系教师和学生干部代表进行了集中学习。学习会议分别由范仲春副书记和郭立新书记主讲,最后盛艳君主任做了重要点评,并对全系师生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作为我系的青年教师,全程参与了学习会议。现将学习内容及个人体会总结如下:

三中全会用了很大的篇幅对教育改革进行论述,令人们看到了中心对教育的关心和关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关乎国家未来,民族希看,不能不察也。中心对教育的重视,正是体现了国家对未来可延续发展的关心。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国家是下了真工夫的,值得期待。

对教育改革的内容进行了分类,我以为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对学习内容进行规范。完善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习爱好;增加学生社会责任感,进步实践能力;强化体育锻炼,增强体格;改进美育教学,进步审美和素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小压力。二类是对学习环境进行了规范。增进教育公平,健全助学资助体系;构建教育资源覆盖机制,减小城乡差距;兼顾城乡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换轮岗,不设重点学校和班级;义务教育免试就近进学,破解择校困难。三是对招生考试进行了规范。义务教育免试进学;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减少统考科目、取消文理科、外语等科目;逐渐推行普通高校基于同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逐渐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这些具体的措施都让教育体制改革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改革。

孩子的教育成长题目一直是家长最关注的重要题目。在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古训的中国,想通过读书而出人头地的比比皆是,因而家长、老师齐用力,采取各种方法让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们的天性被遏制,成了读书的机器。更有些孩子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往轻生,结束了花儿一样的生命。在使人痛心之时,更让人感到迷惑,家长们到底想要甚么?这些孩子成了家长幻灭理想延续的载体了。通过这次改革有看改变教育学习环境,还孩子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做回自己,没必要承载过量的责任负担,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接受教育。

固然这次的教育改革动作很大,但能不能到达预期的效果,还要看落实。由于现行教育环境的构成缘由是多方面的,生存的压力、竞争的环境、迷茫和焦虑,这些才是造成当前教育环境不好的主要缘由。因此,还有很多的配套方案需要实施。

首先是解决家长的焦虑情绪。这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题目。他们把过量的期看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宁愿穷三代也要供出个有“出息”的孩子出来。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怕孩子在剧烈的竞争环境中适应不了。希看通过上个好大学来解决以后的就业难题目。因此,报各种特长班来进步孩子的“素质”,并希看在高考时加分。这些父母的目的是相同的,都希看自己的孩子是“神童”,能够无所不能是他们的最大希看。却从未问过孩子愿不愿意。如何破解家长的忧愁、焦虑的情绪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题目,这个题目解决不了,孩子的负担一样减轻不了,不公平的教育环境会仍然存在,由于有需求才会有市场。

其次是老师的教学考评机制的题目。可以取消各类考试,教师也希看取消那些无用的考试。但取消了以后以甚么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来让教师构成竞争机制让他们全部都能够全心全意将精力投进教学?明显,光靠自觉和思想教育还达不到。没有考核监督机制就没有束缚力,教好教坏一个样,谁还会往做那种可做也可少做的“专心教学”?长时间下往必定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爱好。带来的后果将是严重的。

最后是解决社会竞争题目。现行的是按劳分配,也就是凭本事吃饭,学生步进社会,本领不行就将会步履维艰。他们的生存状态将是以后社会的最大负担。如何引进正常的竞争机制,使劳者有所得,实现按需分配。同时避免惰性思想的滋生和漫延。哪里有竞争,哪里就有拼博。只有缩小贫富差距,实行按需分配,才能减小竞争,也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负担。

固然教育改革解决不了教育中的所有题目,但只要在改革,只要在前行,就会渐渐改变,越变越好。中心的政策已出台,还有很多的配套改革措施需要细化。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共同期待,精益求精教育方式,以最优最好的态度对待孩子们的学习教育题目,还孩子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快乐的童年。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题目,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分析,听了领导详细认真的解读,我深感做一名教师的责任。结合三中全会精神的进一步贯彻和落实,我们的教育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我们也将面临者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教师,我要充分做好准备,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

数控技术系

乔卫红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 篇7

市场配置资源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中国35年来走过的改革开放之路, 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打破体制机制约束, 解放活跃生产力的过程, 并且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 时至今日, 中国仍然算不上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国家, 大部分改革只走到了半途, 仍然存在着各种有形无形的制度壁垒, 妨碍着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在某些层面上, 一些政府部门甚至通过不断扩权, 严重压抑了市场成长空间。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管制, 对国有企业的隐性补贴, 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对市场的替代, 导致信号失真、资源错配和效率低下。

迄今为止的中外实践表明, 按照市场的信号 (主要是价格信号) 对有限的社会资源进行配置和重新配置, 比按照国家的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具有更高的效率。由市场通过价格涨落提供的社会需求的信号, 比任何发布指令的计划部门都要准确得多、及时得多, 从而使各个经济活动主体能够按照社会的需求进行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 避免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损失。也就是说, 在价值规律作用下, 社会资源自动从效益低的产业流向效益较高的产业, 而效益较高的产业正是社会需求比较旺盛的;在同一产业 (部门) 内部不同企业之间, 则优胜劣汰, 这就使社会资源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和配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支配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最主要的是价值规律, 即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动, 供不应求时上涨, 供过于求时下跌, 各个企业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 决定和调整自己的生产和经营, 从而维系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平衡。这就是价值规律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的主要含义。在经济工作中要尊重客观规律, 首先就是要尊重价值规律, 以及尊重相关的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等。各项市场经济活动, 除属于自然垄断的、具有外部性的、提供公共品和服务的以外, 都应放手让价值规律调节即市场调节。

值得注意的是, 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方面, 目前还存在一些欠缺的地方, 最主要的是政府拥有的资源过多, 包括国有经济比重过大, 用行政手段干预城市土地和大量的信贷资金等分配, 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审批过多, 有些靠市场机制能优化资源配置的, 政府却采用计划经济办法配置资源, 因而带来浪费和损失。政府有时还对市场进行垄断和封锁, 影响公平竞争的开展, 造成市场信号失真。因此, 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最重要的, 就是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就是要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 从管理型的全能政府转变为服务型的效率高的有限政府, 不再充当资源配置的主角、左右市场的主角, 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而是要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 发挥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 让市场主体主要根据市场信号自主地作出生产经营决策。

市场能做的事应交给市场做

要尊重市场运行规律, 政府必须明确自身在市场经济的定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两只“手”的职责分工不同, 市场是看不见的“手”, 是要在市场中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而政府是看得见的“手”, 主要是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以及为公民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如果政府能够把握好这一定位, 就能够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尊重市场规律, 政府就应当大幅度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 就是要让市场而不是政府, 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与之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让个人和企业, 特别是民营企业有更大的活力和更大的空间去创造财富、发展经济。政府不应作以下事情。

1.简单地追求G D P, 不惜重复建设和环境污染。地方政府眼睛看着上级政府而不是看着市场。既然以GDP作为考核的主要目标, 地方政府自然会不择手段, 不怕环境污染, 不怕重复建设地追求GDP。尽管GDP并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一些地方政府所以对污染企业网开一面, 是因为污染对GDP的增加是正的效应。尽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调整产业结构, 消除低层次的产能过剩,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地方政府的行为却加剧了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为了GDP的增长和当地的税收, 地方政府不怕重复建设, 他们用行政手段发文件, 规定只准买本地的产品, 不许买外地的产品。地方政府的这种行为, 妨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建设, 妨碍了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的发挥。地方政府所以能如此而为, 则在于它的行政权力, 本来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是没有这样的权力的。

2.政府不应直接去组织融资和操办项目。一个地区, 或者一个县级市的领导就决定管辖区域内要发展哪些产业, 要有多少个项目, 可以决定财政给哪些企业进行投资补贴。它造成的后果就是产业同构化、同质化, 且投资效益没有切实保证。因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企业一定会研究产业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市场占有状况、竞争的情况。而官员通常的办法就是按照上级文件来发展项目和产业。比如,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产业, 不是结合本地情况, 不是研究市场, 而是到处发展太阳能, 发展动漫产业, 等等。以这种方式上马的项目, 由于对市场缺乏足够分析, 一阵风上马的项目极有可能导致投资效益低或投资失败, 然后又是一阵风下马。

3.不要违法设立行政许可和市场准入。市场经济实行“非禁即入”, 即除非有法令明令禁止的, 每一个公民都可以自由进入, 但是一些地方政府设立机构, 对一些行业的准入设立审批制, 只有经过批准才能进入。或者叫核准制, 其本质没有变。中国目前各级政府的行政审批, 按照李克强总理2013年3月17日答记者会所公布的数据达到1700多项。实际上, 这只是在中央政府层面上的项目审批, 如果把省 (市) 、地区 (市) 、县 (市) 的项目审批加在一起, 至少超过上万项。大量行政审批, 既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经济自由, 也为各级官员的寻租和腐败提供了条件。

此外, 政府的补贴一定要慎用。不然, 就会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只能当裁判员, 不能当运动员。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责任是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 而不是直接干预经济事务。

政府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 是政府“放”的重要内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是政府减少对微观经济干预、更多发挥市场自身效率的重要体现。把该放的权力放掉, 显示“壮士断腕”的决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 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简政放权。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 只有下决心进一步打开政府职能转变的这扇大门, 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 才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造力, 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政府把该管的事务管好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把该放的权力放掉, 把该管的事务管好, 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 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

要切实加强市场监管,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对食品、环境、安全生产等领域群众高度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 要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让不法分子付出付不起的代价。要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把政府工作重点放在“保基本”上, 在非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 更多发挥市场和社会组织作用。必要的行政审批也必须规范, 防止滋生腐败, 做到标准明确、程序严密、运作透明、制约有效、权责分明。要腾出更多精力抓大事、议长远、谋全局, 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 篇8

温州是一方古老、美丽、神奇的热土,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和改革试验区。改革开放以来,受温州“其货纤靡,其人善贾”的传统影响,温州商人发扬“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说了千言万语,想出千方百计”的温州“四千精神”,白手起家、艰苦奋斗;不等不靠、依靠自己;闯荡天下、四海为家;敢于创新、善于创新,闯出了一片片天地,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温州人的创业精神、自主精神、开拓精神、创造精神长期以来为世人所称赞和颂扬。但近年来温州受金融危机和部分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温州经济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了制约,一些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需要理清思路,迈出新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召开的消息传出后,就引起了温州(中国)商人联谊会的充分关注。尔后公报提出的“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更令他们感到欢欣鼓舞。因此,他们经过商量,将11月底要举行的联谊会年会内容做了精简,决定请几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举行“十八届三中全会与民营经济的机遇”论坛。

上午论坛上,徐东华研究员就全球经济形势、国内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工业经济、企业治理结构等情况和政策性工作做了多方面的讲解,精到的分析、详实的数据和今后民营企业要把握的方向等内容,引起了与会者强烈的共鸣。下午,曹凤岐主任就中小微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得地位、作用与困难,建立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及民间金融合法化、规范化等内容作了讲解。他的精彩演讲不时引来热烈的掌声。之后曹凤岐、徐东华和马津龙三位经济学家现场回答了与会企业家提出的有关温州历史上的金融改革、最近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列》的意义、具体操作以及如何使以温州中小微企业为典型的中国民营经济如何走出困境等问题。现场企业家提问非常活跃,经济学家解答也很认真、到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温州现有780万人口中,有175万人在全国各地创业,有60万人在世界各地奋斗。2013年1月6日,一批温州商界精英和温州籍在京知名人士汇聚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温州(中国)商人联谊会成立大会,北京世纪天鼎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市第三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北京市政协委员林余存经推选和批准,担任首席主席。林余存表示,温商(中国)联谊会成立后先后举办了几场论坛,尤其是这次论坛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民营经济的机遇做了深入的分析和互动,意义尤为重大。通过学习,大家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企业把握好方向,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他说,今后联谊会每年都将不定期地举行有关经济、科技、国学论坛和报告会,不断提升联谊会主席团成员的综合修养,把联谊会打造成一个学习型、创新型、紧密合作型的组织,为地方经济和我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一 篇9

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总书记指出: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以下简称“两个不能否定”)。在重大改革面前,这是一个思想上的重要整理,要求正确地看待历史,正确地看待我们党的发展历程,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凝聚力量,努力实现中国梦。

历史是一个国家的根脉,五千年不曾中断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按林语堂先生的话说,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文明之所以没有中断,就是因为我们有一种自我的修复功能。

在历史“治”与“乱”的交替中,中华民族总是能在“乱世”出英雄,总有人能出来力挽狂澜,让我们的文明传承下去,并把它不断推向另一个高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大浪淘沙胜出的英雄,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在民族危亡之际,多少的民族精英,力图救亡图存,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形势作过不同的解读,并身体力行期望改变中国的命运。但最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百年奋斗,完成了民族独立之梦。

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们身上就是集中了这种“自我修复”的特殊本领。

能够选择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是其一,在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在欧洲成熟,并且创造了了不起的文明成就的情况下,我们没有选择资本主义,因为康有为的“改良”和孙中山的“革命”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当时的民族精英,敏锐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成功,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于:它是为广大劳苦大众服务的理论,它指出了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

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其二,纵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什么时候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结合得好,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会发展得更好。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是前所未有的事业,走弯路就很难免,关键是走弯路后的及时修复,我们在革命时期就走了不少的弯路:秋收起义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等,但我们都能及在修复,重新走上正确的道路。这是共产党人优秀品质决定的。首先是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敢于正视才有勇气改正,我们党从来对自己的错误不隐藏、掩盖,每次失利后都能及时总结。其二是对真理的坚持,无论是什么时候,真正的共产党人都是坚持真理的。错误后有人总结,有人提出,这是需要对真理的坚持的。

共产党人的自我修复功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非常重要,在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方面遇到严重挫折的时候,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极大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气,及时修复了党路线,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由此看来,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56年以后,都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的政策方向是一致的,社会主义这个方向从来不曾改变过,我们一样有成功的探索,有失误的时候,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是不容断然分割的,历史的道路总体是向前的,但不是笔直地向前,有迂回、有曲折,这是正常的。因为人类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是逐渐提高的,正确的道路要我们去探索。

但两阶段又是有区别的,分别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历史环境。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世界掀起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潮”,前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功勋卓著,社会主义建设成绩斐然,当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且,我们也很快发现了“苏联模式”对我国的不适应,这是我党领导人的卓越政治智慧的体现。另一方面,世界形势复杂,“冷战”气氛浓郁,两大集团的对垒,容易让我们产生误解,让我们用“冷战”思维来考虑问题,导致了产生“文革”这样的错误,这是前进中的曲折,这是探索中的失误,我们要勇敢地承认,要警钟长鸣,但我们不能割裂两个阶段。

改革开放前,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理论上、思想上、物质上为我们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我们有可能现在还在探索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更加谈不上改革和发展了,所谓“毛之不存,皮将焉附”。

改革开放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一次伟大的自我完善,是对在新时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课题的完美回答,这过程我们走得也并非一帆风顺,我们也有争议、有曲折,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十八大我们骄傲地宣称“三个自信”。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没有争议地证明:我们找到了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如果没有改革,就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我们就会被时代抛弃。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用一百年的时间,完成了民族独立的“中国梦”,正带我们实现中华民族富强的“中国梦”。它走的每一步都要至关重要。就如《十七大》报告中说的“三个”永远铭记,《十八》大报告中说的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建立、建设是一个有机的过程,是不容分割,更不容否定的,否定其中任何一个,都是对党史的否定,都是对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否定,都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混乱,都会让我们失去前进的正确方向。

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二:

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又是一年的北京,又是五年时光的飞逝,又是一个改革的年份,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至今已经历七届三中全会,风雨35载。纵观历届三中全会无不是处于历史的潮头,无不是处于中国经济前行的十字路口上,也无不是我国进行一次次改革的号角。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党和国家的重大转折,拉开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序幕。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政企分离,确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设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14个港口城市。实行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赋予农民长期而又保证的拥有土地所有权。实行价格机制、流通机制、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消了实行千余年的农业税………以上的政策均是历届三中全会释放的重大利好,是给予广大劳动人民最好的红利。

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五年里,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2万亿,从改革开放前的第十大经济体跃居于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等等。

然而当前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经济体制等渐渐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所释放的红利正被新的时代所渐渐的稀释,不能满足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要。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改革是对于创造美好生活最大的支撑。

面对全球宏观经济不景气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外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为适应新的时代、新的世界格局,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上任之初便释放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等信号。全面阐述中国梦、重拳出击反腐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提出八项规定、转“四风”要求,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中央改革的决心。十八届三中全会必将是一届改革的盛会,必将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解决民众期望拿下的硬骨头,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中国道路新的历史起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面对新时期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我们要适应新时期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探索新时期工作的新方法新经验,努力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因此,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工作,是摆在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干部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需树立五个意识”。

树立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坚定小局服从大局,在关键时刻,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加倍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势,珍惜好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树立服从意识。党员干部服从是天职,要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党的各项决议。基层干部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组织”,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树立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名干部,系职责所在,在其工作岗位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位一天,应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发扬螺丝钉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树立团队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体现了一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一个好的班子,要坚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每个人始终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不失位”,各就各位,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

树立创先意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采用过去的传统办法,很难取得实效,要求我们基层干部要树立创先意识,要有拿得出手的“核武器”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说话、服众。

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四:

没有先进制度的坚强支撑,一个大国发展进步和改革实践将呈现怎样的图景?面向未来,一个日益彰显生命力的社会制度将如何坚持和完善?这是摆在中国当前、与每一个百姓命运紧密相连的重大现实问题。

历史如镜,呈现出社会发展演进的铁律:世上很少有一种事物能具备和制度一样强大的力量,决定家国命运,牵动个人福祉。百年以降,多少励精图治,多少探索求存,却一次次与华夏强盛、百姓安康的梦想擦身而过,化作历史钩沉。一个无法忽略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社会制度保障,支撑不起民族振兴的宏伟梦想,也实现不了江山永固的长治久安。

披荆斩棘,正道沧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其独特的创造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缔造出一幅丰富生动的发展图景。九十多年奋斗积累,六十多年建设发展,三十五载锐意改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清晰鲜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根本政治制度不断夯实,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巨大跨越……中国的“制度优势”成为一个个奇迹最贴切的注脚。艰辛而辉煌的征程中,人们聆听了一个古老国家在新时代不断奋进的足音,更清楚地见证了这一制度的巨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

品之如饴,当思来之不易,更须倍加珍惜!

从来就没有一笔绘就的宏伟蓝图。21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发展不停步,探索无止境。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感悟制度的力量,有自信,也有清醒;有祝福,更有期待。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让所有人都拥有均等发展机会、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一个个具体实在的诉求,寄托了百姓的殷殷期待,也是制度完善题中应有之义。共识业已形成,力量正在汇聚,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制度创新;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有梦想的人生洋溢着幸福,有梦想的国度充盈着希望,拥有坚实的制度保障,梦想就能插上腾飞的翅膀。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全面深化改革令人期待,一系列具体制度的完善与构建也将由此展开。我们期待并坚信:紧握改革这把“金钥匙”,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一定能迎来实现民族、国家、个人梦想的美好明天。

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五: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今起召开,北京,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这次“关键性会议”,将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在中国改革挺进深水区和攻坚期的当下,此次会议被寄予厚望。分析称,本次会议将解决中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改革的方向性和路线性问题。

俗话说,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世而制。时代在不断变化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深刻的历史教训让我们深刻的知道,闭门造车只会让强大的国家日益衰落,成为各国列强欺凌的对象。因此,适应时代潮流,不断深化改革是实现民族富强的强劲动力。正因如此,发端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如春风吹拂大地,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此后35年间,8次三中全会,改革,是不变的主题词。35年,栉风沐雨,一路高歌奋进,改革开放,成为中华大地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今天,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翘首以盼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了,带着群众的期待,带着群众的希望召开了。

改革,到底对普通百姓意味着什么?日前,在人民网开展的“你最关心哪些改革关键词”的网络调查中,收入分配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民生保障制度改革、医药卫生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得票数位居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全面实行一般诊疗费制度到“异地高考”方案“破冰”,从加快改革户籍制度到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从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以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为主题,到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建立社会救助制度,一系列推进公平、改善民生的举措不断推出,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笔者相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奏响改革发展最强音,在深化改革也将会为人们带来更大的希望,更多的幸福,更多的收获,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繁荣富强。

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六:

从中国共产党十四次至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经验看,一中全会的主要任务是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二中全会主要是党政机构改革,四中全会主要是党的建设问题,五中全会主要是发布五年规划,六中全会是文化、文明建设等问题,七中全会则主要是修改党的章程。而三中全会往往锁定发展和改革,是出台重要改革和体现新领导施政纲领的会议。

此外,我们知道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住房改革、入世都是在政府换届时实施的。因此,政府的大换届往往是改革的时间之窗,因为新旧人员交替的时候,改革的阻力会相应减小,而操作力度和实施程度也会有所提升。当前也恰好是政府换届时期,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空间。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结合总书记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的讲话,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的文件及部署的改革情况,我们预计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覆盖六大内容,呈现如下五大特点。

目标:加快完善并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并且有很强的传承性,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以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目标。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的历史起点,是次会议提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建议”,自此,中国进入全面经济建设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全面展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会议提出“推动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表明改革正式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

会议的突破性进展体现在:第一,明确提出实行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第二,指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改革思路;第三,推进价格体系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指出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应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十三届三中全会,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为改革的推进扫除障碍。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坚持改革、开放总方向的前提下,认真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治理经济环境主要是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整顿经济秩序,就是要整顿目前经济生活中特别是流通领域中出现的各种混乱现象。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10

定安县国税局 翁启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面对新时期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我们要适应新时期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探索新时期工作的新方法新经验,努力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因此,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工作,是摆在党员面前的重要课 题。我认为,党员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需树立五个意识”。树立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坚定小局服从大局,在关键时刻,与党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加倍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势,珍惜好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树立服从意识。党员服从是天职,要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党的各项决议。基层党员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组织”,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树立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责”,作为一名党员,系职责所在,在其工作岗位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位一天,应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发扬螺丝钉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树立团队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体现了一个团队心往2

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一个好的班子,要坚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每个人始终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不失位”,各就各位,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

树立创先意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采用过去的传统办法,很难取得实效,要求我们基层党员要树立创先意识,要有拿得出手的“核武器”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说话、服众。

同时,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理论指导实践,思想支配行动。对于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要坚定不移的维护并且扎扎实实的实施,基层党员干部是各项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只有努力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各项方针政策,在思想上重视,提高认识掌握政策的实质,领会好政策的内容才能够准确的执行,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服务好群众。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加强学习,统一思想,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另一方面是要创新工作方法,树立服务观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当前国家已经把建立服务型政府当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地方政府必须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跟中央的步伐。在新的形势、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工作将会面临更多复杂严峻的问题,群众对我们干部也提出3

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紧要任务是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内容,精简程序,为群众办实事、解困难、释疑惑,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 篇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审议通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设计了宏伟蓝图,开启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新时代。毋庸置疑,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教”意义重大,它是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法律关系日趋复杂化的有效路径,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贯彻全会精神,强化法治意识,确保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在法治的轨道中运行,如何用法治的思维管理教育工作和学校事务,教师如何做到依法执教等诸多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身体力行。

从本期开始,《依法治教纵横谈》专栏与读者见面了。在第一期本刊特别约请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从推进全省教育改革健康发展的高度,就“依法治教”进行了深刻的理论阐述与全面的实践指导。今后,我们将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围绕“依法治教”陆续刊发相关文章,欢迎广大读者关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不仅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教育直接关系千家万户,教育治理方式与学校管理水平、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密切相关。全省教育战线广大干部师生都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提高大局意识、改革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结合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要求和规律特点,按照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找准着力点和薄弱环节,明确攻坚方向,坚定法治理念,突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一、要牢固树立法治观念

知法懂法是依法治教的前提,树立法治观念是依法治教的先导。全面推进依法治教,首先是要加强法治教育,使广大教育工作者以良好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指导行政行为、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

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领导干部学法不仅是工作需要,而且是依法履职的必然要求。只有领导带头学法,严格依法办事,才有利于树立法治的权威,有利于在广大师生中树立法治观念,促进法律意识的形成。教育部门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带头学法、用法,逐步养成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努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关键在自觉,制度是保证。要建立健全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法律培训制度、举办领导干部法治讲座制度以及重大决策前的法律咨询审核制度等,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干部的法治理论素养、法治观念和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依法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抓好对广大行政工作人员和教师的法治教育。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是教育行政执法的主体,很多具体的执法工作由他们来实施。他们的法律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行政管理的法治化水平。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广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使他们熟练掌握并履行与职责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工作的操作程序,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教育学生学法守法,教师自己首先要学法、守法,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榜样。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结合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他们爱岗敬业,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要把法律知识作为校长培训、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和落实教育法律法规的情况,作为校长、教师考核和学校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要严格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和核心。只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带头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才能更好地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首先,要转变机关职能,不断推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事权管理的规范化、法治化。哪些事该管、哪些事不该管、管到什么程度,都应科学定位,而且要有法律法规依据。“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错位。要将工作重点转到着力为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公平竞争的条件上来,将职能从过去的管理型“全能”机关向服务型“有限”机关转变,由“随意型”机关向“法治型”机关转变,由“公婆型”机关向“公仆型”机关转变。要做好职能转变工作,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对各自的管理项目进行再清理,能精简的尽量精简;能下放给基层和学校的,一定下放;能取消的坚决取消,尽可能地方便学校、学生和群众。近年来,省教育厅先后取消了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各地对有关方面已明确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要坚决不折不扣地执行,绝不能搞变通执行。对于那些早已过时的文件和规定,要及时废止和清除,要严防将部门利益权力化。同时,对于过去属于审批项目现在转为内部管理的,要突出加强制度建设。

其次,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强执法监督,实施“阳光工程”。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对重大事项的决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保证基层和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必要时举行讨论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避免决策的不当和失误。要完善各项监督制度,加强对决策权、许可权等重要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强化对重大事项、重要岗位的监督;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和评议考核制,将权力与责任挂钩,严肃查处违法乱纪、渎职失职行为。

最后,要转变工作作风。转变工作作风是落实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法是靠人执行的,不树立起为基层、为学校、为学生和群众的服务意识,不具备应有的法律素质,再好的法律和制度也不能有效地执行,甚至形同虚设。转变作风的核心是要强化服务意识,增强群众观念,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摆正自己与基层、学校、师生的位置,满腔热情地为他们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一切工作都应从方便基层、方便学校和学生出发,特别是对于职责范围之内,又有条件办的事,要不推不拖,及时办理。一时难以解决的,也要耐心解释,说明原因。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了解和听取基层学校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掌握真实情况,积极研究对策,拿出解决办法。

三、要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的目标是在法治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基础工程。近年来,不少学校在学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规章制度建设、教师和学生的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总体上讲,学校的自我约束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权责不够明晰、决策不够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现在,随着行政机关职能的转变和权力的下放,学校办学自主权已越来越大。在这种变化的形势下,必须大力推进依法治校,促使学校正确使用办学自主权,依法办学,规范管理。

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各级各类学校都应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并把章程作为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制度,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要依法健全校内管理体制,保证学校的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对外签订的民事合同等符合法律的规定;完善学校的内部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收费的规定,健全监督机制,依法管理好学校法人财产。对不适用和过时的学校管理制度及规定,要及时予以修改或废止。

其次,要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要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其他事项,要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学校的招生规定、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事项,要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

最后,要完善机制,依法保护学生和教师的合法权益。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尊重并维护学生的人格权和其他人身权益;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及规定,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加强对教学、生活、活动设施的安全检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积极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秩序;加强对学生、教师的安全教育,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教师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立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增强预防和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教育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教育,不仅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要从保障和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高度,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法治宣传教育。要加快中小学法治教育内容的系统化和教材的科学化建设,不断改进法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使法治教育效果更好。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特别注重宪法教育,强化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教育,将依法治国的理论、原则作为加强和改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充分利用社会法治教育资源,丰富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的形式,运用网络等手段加快优质法治教育资源的普及与推广,通过多种形式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不断强化青少年学生的法治观念,帮助他们提高法律素质。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 篇12

本刊讯11月3日, 四川省通信管理局举行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会议由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钢同志主持, 通信管理局、专用通信局在家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了学习。

与会同志全文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 并开展了交流讨论。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钢指出,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正在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了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 必须要发挥好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决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就《决定》的起草背景、过程、主要内容、需要说明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了深刻阐述, 对于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决定》精神、自觉做好相关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正确认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必须要坚持好、实现好党的领导。《决定》提出了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是现代文明国家的重要标志。我们要深入学习掌握《决定》要求, 既要全面理解, 又要结合自己从事的工作, 贯彻落实推进依法行政的改革要求。在学习贯彻落实过程中, 党员领导干部要紧紧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在工作中、生活中带头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为全社会推进依法治国贡献更多的力量。

与会同志纷纷发言, 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习生活经历, 谈了认识和体会。会议气氛热烈, 发言踊跃, 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13

近日,我通过学习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感触颇深。全会听取和讨论了总书记作的工作报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全会是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誓,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全会吹响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全会公报既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不乏新的视角和立意。因此,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教育改革”主线,立足本职工作和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深感到教育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必须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施教,踏踏实实育人,发扬求真务实作风,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场所,教师是播种文明的使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文明执教。育人为本,是学校办学的宗旨,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尊重和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情操引导学生,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成人成才。

2.教育关系学生的未来,系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要克服急躁情绪,从细微处做起,从点滴做起,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对待学生有耐心,特别对于问题生,要开启他们沉重的心扉,给予改过机会,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精心营造和优化育人环境。教师要有堪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有着对学生无私的爱心。

3.加强师德修养。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心育人。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把毕生献给党的教育事业。让我们一起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努力追求教育之于生命的最高境界,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像寻找珍贵的金子般去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教育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4.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教育改革实践,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价值观,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落实到工作中,就是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工作岗位上严以律己,认真履职,注重落实,切实有效地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上一篇:专升本写作历年真题下一篇:基层组织党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