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学常规管理的反思(精选8篇)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的品牌和声誉,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最有力的保证。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成立了教学常规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学副校长和教导处主任但当领导机构,组员由学校六大科组长及教学级长担任,具体工作由教导处组织实施。每学期开学初教导处根据上级教研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研究制订《教学常规管理条例及校本教研工作方案》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让教师明确每学年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保证教学常规工作得以扎实推进。
一、全力打造常规教学管理规范化的秩序
根据学校地处狮山城区,但仍属农村中学的特点,以及学校现有的教育装备条件,从开始至今,学校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进行了不断的修订、完善,对教学常规工作中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检查等主要环节重新明确了要求,对科级组长、驻级驻科行政参与教学管理也有了明确的规定。
1、健全了各项制度、规定和要求。
为了完善学校管理体系的编制,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制定了各种工作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些规定、要求,认真制定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驻级、驻科行政管理要求》、《课间早到迟走管理要求》、《课前三分钟操作规范》、《第二课堂管理规范》、《教师外出学习规定》、《科研课题管理规定》等,使我校的常规管理形成了规范的工作程序。
2、制定各种项目类型的工作检查表,做好督促检查,使常规工作得以落实。
为了细化教学常规管理的检查,近年来,我们先后制定了《备课组教学常规工作落实情况检查记录表》、《课前三分钟检查记录表》、《早读检查记录表》、《晚修坐班辅导记录表》等工作表,将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分解落实在级组、科组和备课组,分别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并认真做好记录,使教学常规工作落到实处。
3、实行双线管理,提高了教学管理的实效性。
学校推行“级组责任制”,实行双线管理:校长室——教导处,校长室——级组。在教导处这条线,我们主要对“教”的管理和指导,下管科组;而级组这条线,则主要实施“学”的管理,下管备课组。对备课组,科组侧重在教研教学专业指导方面,级组侧重备课组的常规管理。
在管理上,我们定期召开有教学线行政、教学级组长、科组长参加的主管校长会议,及时了解、反馈情况,商讨措施做法,提出要求,学习有关教学管理理论等。教导处,也针对课堂教学、教研活动、科组管理等方面,与科组长进行了定期的互动。
二、学校开展课堂教学常规改革的措施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坚决打造执行力,细抓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使我校常规教学有了根本性的好转。
1、实行级长、科组长巡堂制。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的力度,特别是能及时跟踪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级长、科组长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作用,特制定了科级长每周巡堂记录表,要求每周不定期进行课堂巡查,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使教学部门能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状况。
2、加强对备课组长工作的培训和指导。
备课组工作是教学工作的起点和落脚点,教导处能确实抓好备课组日常工作的落实。如每学期的开学初就要求各备课组做好上学期期末成绩分析,对比全镇其他兄弟学校,找出差距,制订出备课组总目标,一分两率目标,再具体落实到备课组成员,将拉近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距离定为教学质量的目标。曾多次组织全校性的备课组长会议,对常规工作落实比较好的备课组推荐其在会上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增进了各备课组之间的了解,让部分好的备课组的做法得以及时推广,也能让教研处及时了解教师的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建立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
科学的教学模式是学科教学成绩提高、稳定的关键。下学期开始我们提议各学科积极开展新课、复习课、实验课等各类课的教学模式的探讨,目前正在完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积极开展各类教科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每学年定期组织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导处能根据本校教学情况,制定比赛方案,组织各学科开展竞赛工作,从初赛到决赛,发动教师积极参加,比赛结果及时公布表彰,以起到榜样的辐射作用。另外对于教师各个时期取得的成绩能及时帮助教师总结提升,让教师享受成功的喜悦。
5、认真做好中小学联校挂钩活动。中小学联校挂钩活动,是加强中学与小学之间有效教学的.纽带,每学年教导处都定期组织语文、数学、英语、信息等科目的学科的课组长到小学进行教学调研活动,请六年级老师来我校听初一新生的课,这项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6、有序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教导处作为学校的主管部门,已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开展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创设教师间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与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另外在争取上级科研部门的指导下,主持学校科研成果的评审和各级科研先进个人的评比推优工作,将优秀的成果向各级部门和相关报刊推荐。具体负责校级以上科研课题的管理,从申报、审定、实施到结题,做到档案齐全、资料完整,指导老师撰写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报告,以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
7、稳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教导处定期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检查,使活动能正常开展。每月组织教学线人员对全校性的第二课堂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能及时采取措施,使学校各类兴趣班能按要求开展工作,达到培养学生兴趣,促进教学的目的。
三、对我校常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反思
1、学校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但由于管理经验不足,管理的力度又不够,因此学校的教学质量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整体成绩还不够理想。
2、课改工作进展缓慢。开展的课改活动较多,但实效性不强,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新课改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对新课程标准学习不够、理解不深,灵活运用新教材的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
3、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不高。教学常规落实重数量轻质量,有些备课不实用,如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偏重网上的资源,没有很好地进行修改,上课还存在教师讲得多,与学生互动少的情况比比皆是,课堂效益不高。单元测试和作业批改不及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教导处常规管理措施有待加强。
4、有些课题虽然已经立项,但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仍没有开展起来,对于阶段性课题工作的跟踪有待加强。
5、未能真正实施科组月评价制度,对科组当月的工作有时未能做出较具体的评价,部分科组长对学科把关的质量意识还不够,工作积极性有待加强。
6、第二课堂开展的数量比较多,但质量不高;科组对第二课堂的检查和落实力度还不够以及对学生的管理未能更好与评价挂钩等。
7、学校以及各科组负责的网站建设方面的工作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还没有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教学常规”是指符合教学规律的各个教学环节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 主要包括备课、上课、反思、改作、辅导、评价、教研等方面, 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 很多教师将“教学常规”视为“僵死的教条”, 出现了诸多不良现象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备课, 或是“复制”优秀教师、合作伙伴和自己的旧教案, 或是太简单流于形式、太复杂不实用, 或是拖到定期检查之前补甚至是没有备课;二是上课, 或是“教教案”, 或是完全被学生牵着鼻子走, 或是随心所欲地与教学设计严重脱节、“脚踏西瓜皮上到哪里是哪里”;三是反思, 或是没有进行, 或是流于形式, 或是不痛不痒的不够完整、不够彻底;四是作业, 或是没有精心布置, 或是不亲自、不及时、不认真批改, 或是没有进行错误题目订正后的再批改;五是辅导, 或是没有认真进行, 或是没有计划、随意进行;六是评价, 或是没有重视过程性和结果性的有机结合, 或是评价内容不科学、评价方法不合理;七是教研, 或是没有参与, 或是没有认真参与, 或是没有真正实现改进自己的教学。
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是由于:一是教师的职业素养不高。 (1) 职业道德缺乏。有的教师把教学科研当作“副业”, 贻误学生学业、摧残学生心灵、亵渎教育事业;有的教师把利益关系当作“首要目标”, 片面看重学术成果、盲目轻视教学质量。 (2) 敬业精神缺失。有的教师把自己的职业视为普通的职业、按部就班, 有的教师把自己的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得过且过, 有的教师把自己的岗位视为享福的岗位、安心养老, 有的教师把教学的常规视为僵死的教条、偷工减料, 有的教师把常规的检查视为领导的刁难、敷衍了事。 (3) 教学业务不精。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没有丰厚的知识积累、没有娴熟的教学技能、没有勤奋的探索精神, 不能有效地教给学生应掌握的知识, 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养、各种适应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学校的管理水平不高。 (1) 领导认识不对。一方面可能是“假人性化管理”片面照顾教师工作“太忙”, 另一方面可能是“分数至上理念”片面追求用成绩评价“质量”。 (2) 检查方法不好。一般都是定期、提前打招呼的检查, 检查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只关注数量不关注质量, 只重视考核不重视反馈、只重视领导评价不重视教师参与。 (3) 奖罚力度不大。有的检查结果跟教师考核、评优与晋升完全脱钩, 有的检查结果的奖罚力度太小、隔靴挠痒, 以致无法促动教师心弦。
改进问题策略
1. 明确要求。在新学期第一次教师会上, 业务校长对教学常规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1) 备课。做好二次备课, 一次备课就是找到优秀教案, 二次备课就是每位教师以新课标为依据、认真解读学生和教材、结合自身风格和教学经验对一次备课进行修改。 (2) 上课。用教案教, 善于把握学生在课堂上暴露的学习起点, 在起点推进的动态过程中找到一个新知教学的切入点, 把教学起点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重点落在学生的可能发展区, 教学终点指向学生的未来发展区。 (3) 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 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重新审视和观照自己的教学预案并作进一步修改与完善, 既要习惯做感性反思, 又要注重理性反思。 (4) 批改。一方面要关注错误较多的题目, 往往是由于教的问题, 教师要及时补课直至学生完全掌握为止;另一方面要关注错误较多的学生, 往往是由于学的问题, 教师要认真辅导直至全部掌握为止。 (5) 辅导。制定辅导计划、明确辅导对象和任务、确定辅导重点和策略, 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 重视“拔尖”、努力“补差”、带动“中间”, 保证合格率、提高优秀率。 (6) 评价。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既要重视课堂上的过程性评价, 也要重视学期中的阶段性评价, 还要重视学期末的结果性评价。 (7) 教研。最有效的教研就是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对自己的理念与行为进行系统反思, 开展自己的研究、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发表自己的见解, 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与深刻、分析更加深入与理性、视野更加开阔与广博。
2. 开展随检。学校将双周定为“教学随检周”, 每位行政领导由一位老师陪同检查一位老师的教学常规, 具体检查的对象和陪同检查的老师在校委会上进行统筹安排, 原则上每位老师每学期接受检查和陪同检查各轮到两次, 每次检查在当天早上通知老师。 (1) 首检。每次检查主要进行七项评议: (1) 课堂教学水平, 主要看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和教学效果的高效性; (2) 三次备课质量, 主要看教学预案的利用率、“二次备课”和“三次备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 作业批改质量, 主要看作业设计的科学性、首次批改的及时性和订正批改的完整性; (4) 辅导学生效果, 主要看辅导记录、询问辅导学生以核实辅导工作的真实性; (5) 评价学生能力, 主要看课堂上过程性评价学生的水平、期中时阶段性评价与期末时结果性评价的情况; (6) 教学研究水平, 主要看课堂教学有否体现小课题研究进程和阶段性成果、参加校本培训的各种记录; (7) 总体教学工作, 依据上述六方面的检查情况作综合性评价, 每次检查结果立即以面对面的形式向老师反馈, 肯定优点、商议不足、指明方向。 (2) 回检。在首检中发现的问题, 负责检查的行政领导在半个月之内要安排时间通过回头看进行回检, 回检主要看:对于能够整改的在规定时间内有没有整改完毕, 对于较难整改的在首检后有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做。以这种方式督促每位教师不断地、及时地改善存在的问题, 久而久之, 让每位教师把刚性的“教学常规”变为常态的“教学习惯”。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反思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在新时代的教育标准下,对于中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顺应新的需求,所以,它相对的需要改革。改革来自于数学教学者的反思。反思是进步的过程。中学数学教学想要有所突破,教学反思就是必要经历的过程。反思对教学工作者来说,是自身职业素养的过程,它是教学工作者教学质量的试金石。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教学反思不只局限于总结自身教学,它是穿插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笔者认为的数学教学反思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就是教师对教学工作过程的中反思。备课,是每个教师上课前都要做的工作。每节课对于教师来说都是教学经验。备课的好坏,影响整个教学环节。但这又不是全部,教学不是剧本,学生也不是木偶,教学最终是要面对的学生的。在每节课后,学生的表现,自身表现等,教师都是要教学反思的。备课中的要点是否完成,学生对教学的兴趣表现,突发事件的解决,有些教学思维定势太明显如何改进,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有些需要教师写下来作为自己的教学经历。记录是必要的,教师应积极面对教学中的问题。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色,每堂课也有它的精彩之处,教师应该是享受这个过程的,用心感受这个过程的。教师通过长期积累和总结经验,教师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总结到要想很好地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课堂气氛,这样的教学才会有效果。
教学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我们的教学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没有完美的教学,教学也是不断发展,只要教学依然发展着,我们的反思就不会停止。我们通过仔细思考,找出缺点,不断总结,在教学困难面前游刃有余,也使得教学方式越来越吸引学生。无论我们的教学计划用多么完美,如果不能很好的被学生接受,那么一切都是枉然。课堂教学也不是一场独角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者主导作用,一切为了学生,而一切必然要适合学生。留意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注意学生的困难,与学生进行交流,放下姿态,合理听取学生的意见,将想法落实到真正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和谐,有利于师生相互学习,可以教学互补。不要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特言论,不要轻易否定,因为学生的想法绝不会是空穴来风,无论对错,耐心的倾听也是必要的。师生相互学习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可以改进教学方式,同时学生也会花更多时间投入。
其次,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教学理论铺天盖地,可谓是层出不穷。可是它们真正的价值却是参差不齐的。当下学习是时代主流,每天都有知识在出现和发展,教师们也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着先进的教学理论。通过教学理论的学习,我们每天也在增长知识,在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反思,都说一切事物的产生于生活,它的发展必然作用于生活。数学概念教学也来不开与生活的联系。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提取记忆数学概念的方法。随着学习内容的复杂度提高,数学概念的记忆也更加繁重。这就需要教师自己要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将知识有效地教授给学生。通过总结,将知识转化为自己所需要的方式,引导和教育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使我们自身的教学风格更加完善。在茫茫的教学理论中,要求教育者把握住自己的方向,寻找适合自己的给养,每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都是来自其教学理念。没有正确的教学理念的支持,就没有正确的教学风格。而教学理念还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和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变化。过去的教学理念,到现在可能已经过时了。而一旦教学理念与现实不符,再新的教材和课程都只是徒然。教学理念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反思,比如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真正将这一思想转化为教师的教学风格,就必须具备以学生为中心的坚定目标。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欢迎,它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真实。我经常录一些自己上课的视频,然后在课后不断地研究,逐渐改善自身不足,并且深刻反思自己仍然存在的缺点,想方设法的改进,将自己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都有过第一次教学的经历,那种伴随着紧张和欣喜的经历。我们的表现在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中成熟。教学中没有定律,只有自己摸索,如果只是按照别人的脚印走下去,这样的教学是没有前景的。
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我还留有一个习惯,每天坚持写反思日志,将自己教学活动的经历与收获记录下来, 通过写教学日志可以不断更新教育方式,为自身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这个不是所谓的任务式的,我们可以记录教学中的不足,教学中新的思考与突破点、或者是与学生交流得出的结论。我以自己喜欢的的方式记录着教学活动中的酸甜苦辣,这也算是一种丰富的生活阅历。中学数学教学反思的常规途径还有很多,我只是说了自身受益匪浅的几方面。反思教学是一种活跃的教学方式,它会让数学教学更加的完善。
时代在进步,要想不被淘汰,数学教学者应当有危机意识。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数学教学反思,也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把握好方向,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深圳市 光明新区 凤凰小学 丘旺烈
一、备课
开学至今,我认真备课,备课,我从两个大方面进行:
1.备教材。我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参考有关教学资源,制定出比较详细的教案。
2.备学生。在设计教案时,我充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征,以及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同,设计出适合我班孩子学习的教案。
3、在“透”字上下功夫
作为教师,课前一定要把教材研究透彻,对教材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上,要借助各种力量把课文内容立体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要在深度、广度上参透。对一篇文章的重点词句,名言名句,要进一步地理解、钻研。只有教师理解透彻,才能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作为教师,课前还要把学生了解透彻。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性格,在课堂中才能给学生带来帮助,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我的教案都是提前写的,我现在的教案已经写到了第四单元。
二、上课
1、教师良好的讲台风度。
我有一位学生曾给我一个建议:上课时,老师讲课应面带笑容,神态自然,不要板着面孔,老是训人,应多和同学交流、谈心。传授知识应带有趣味性、灵活性、生动性和多变性。这是教师的讲台风度的一面。我觉得教师要像一个电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说话抑扬顿挫,手势动作铿锵有力,眼神传情。要像耍把戏的江湖骗子,手脚舞蹈,吸引顾客。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情绪,因此,我的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讲台风度,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为上好语文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良好的基本训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堂好课,除了教师表演好外,学生也必须表演的好,而且要比老师表演得更好,这就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基本训练,学生的基本训练包括以下内容。
(1)情感融融。
一堂课学生都以饱满的精神上课,整堂课充满活动,给人以课堂气氛热烈的感觉,师生融洽,情感融融,学生乐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乐意提出问题,师生双边活动配合得好。
(2)书声琅琅。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读书是训练语言文字的重要方法之一。语文教学少不了读,读的形式各种各样,齐读、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而教师必须指导朗读到位,使学生读顺、读懂、读得有感情,一堂课下来,给人以书声琅琅的感觉。
(3)议论纷纷。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不讲话,只是认真地听,认真地做笔记,那么这个班的课堂纪律就好。这是个误区,这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教学的结果,抑制了学生的自由。我认为,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说话,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我们教师 1
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同学与同学之间看法和见解又不同,那么,教师应指导他们争辩起来。我认为同学之间能争论起来的教学,是一堂成功的教学。如我教第十二册第七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中有一句“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我问:这句用什么语气读?这时,同学们议论开来的,有的说要用高兴的语气来读,有的说要用悲伤的语气来读。这时,我马上把全班同学分为两组,让他们辩论起来,通过辩论,活跃了课堂气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课堂上多让学生多读书、多背书
读,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从朗读中体会文中的感情,感悟文中的内涵。读,要让孩子读出个性,读出情感。每堂语文课的读,都要有目的的读,让孩子带着任务去读。
读书是训练语言文字的重要方法之一。语文教学少不了读,读的形式各种各样,齐读、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而教师必须指导朗读到位,使学生读顺、读懂、读得有感情,一堂课下来,给人以书声琅琅的感觉。
课堂上教师不要讲得太多,不要一堂课的时间都给老师霸占了,要留给孩子时间,让孩子在课堂上多读、多练、多背。课文上的精彩句段,让孩子们背出来;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让孩子们背出来,必要的时候在课堂上进行听写、默写。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每堂课我都要留出十到二十分钟给学生读书、背书,坚持了半年,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了,成绩也进步了。
4、课堂上要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
听,就是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倾听的习惯,听老师讲课,听同学们发言,从倾听中学到知识。现在的孩子们不太愿意听别人说话,以我为中心,常常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讲话,老师讲的内容,同学回答的文题和提出的质疑都没有听到,老师叫他(她)回答问题,要么答非所问,要么茫茫然,不知所措。为了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我在课堂上或利用下午上课前的十分钟进行听写词语,听写句子,听写古诗,通过半年的训练,学生的倾听习惯基本形成,课堂上再也不会闹哄哄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进步了。
说,就是培养孩子们的说话能力。课改后,孩子们的说话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也非常重视说话能力的培养。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孩子说话条理性不强,抓不住中心说话,甚至有些孩子答非所问,因此,我们教师要引导孩子如何说话。在课堂上,要引导孩子说完整的一句话,要引导孩子说话有条有理,要引导孩子说话也围绕一个中心来说。
读,(上面已谈)
写,主要是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和写作能力。书法是中国的瑰宝,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课堂上要适当指导学生书写,努力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而习作教学是我们教师最为头疼的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习作的指导。
4、在教学中正确评价学生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积极的评价能调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上进心理。
在教学中我经常提出:“你是怎么想的?”“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你提的问题真有水平!”“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一点,你帮老师解决了问题。”“当老师出现错误时,希望同学们能及时指出。”当一些比较差的学生也能
回答问题时,我便用“你真聪明”、“你进步了”等激励性语言,使学生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抓住时机适时评价,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特别是对于后进生,只要他(她)举手,教师就必须给机会,即使回答得不是很好,教师也要及时鼓励,及时评价:“你真了不起!”“你如果说话大声点,那就更好了!”
当前教改,有一种偏向,只要学生肯提问题,肯回答问题,不管回答得怎样,一味表扬。对于学生分析、回答问题,不管对错,我们教师都模糊评价。我认为滥用表扬跟滥用批评一样,对学生起不了鼓励作用。对于学生的不同理解,不同见解,教师应有个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课堂反思:
1、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学生读的能力还是比较差,唱读现象还比较严重。
3、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自己也要反思自己的阅读教学。
三、批改
我的作业多数面批,我是利用早上和中午的时间对个别同学进行面批的,面批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是有帮助的。但我的作文批改还是比较粗的,不够细致。
四、辅导
王勇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普遍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通过课改,使我充分认识到了这些变化。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启动下,通过短暂的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使我对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特点以及指导思想均有了初步的认识。当我拿到新的体育与健康一书时,看到那更具科学合理教学编排与设计时,着实让我兴奋不已,更从中汲取了大量理论教学素材,可在这时,我也有些迷茫,怎样去教呢?怎样才能把这些理论知识都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实践中消化吸收呢?我想这些对于我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一种考验,更是一种促进。
这一个学期来,通过听别人的课,通过自己的实践,也通过对一些教学理论的学习,我有了以下一些浅显的尝试和几点体会:
一、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者。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了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了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了“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教学策略产生了变化
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根据教学观念的变化,逐步改进了教学策略,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们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我也在课改精神的指引下摸索前进,在新大纲颁布以后,我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但能使学生主动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对于培养人才及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使之终身受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体育教学是一种艺术,其效果好坏与教师的语言表达有直接关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上得生动活泼,我运用了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来带领学生投入体育教学中。例如课题为:袋鼠跳、猴子摘桃等。均以情境的形式来完成了教学任务。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较好地吸引学生积极
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体育课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生产劳动中,例如课题:“青春的活力”、“成功的喜悦”等。使学生对劳动产生间接的兴趣。而学生对体育活动直接的兴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无论多大的学生都如此,教学时学生自主地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争特别激烈,对其生理机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使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此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和享受运动的乐趣,也是让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获得教学成功的喜悦。总之,良好的体育教学是让学生更扎实地学好技术,在活动中更充分地享受到乐趣和成功感,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和更生动活泼地发展,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在洋溢着快乐与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快乐的神奇!
三、教学构思的拓展: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
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超越过去那种“授之以鱼”的被动教学模式,更好地贯彻“授之以渔”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会举一反三。通过热身游戏和素质练习游戏,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爱国,爱军的高尚思想。
四、教学过程的系统化:
1、准备:在课的开始部分,选用了创新“集体性”游戏,但是改变了传统的你讲我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习的方法,并在合理运用情景导入的基础上,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2、基本内容:在技巧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即使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理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提出目的和要求,小组讨论练习的方案,通过比赛,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其次,通过一些奔跑和跳跃练习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云湾小学李月清
小学英语从四年级上册开始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单词,能听、说、认读,并且能在四线格中进行拼写。
这个要求使四年级的学生一下子觉得有点不大适应,有些学生连26个字母的听、说、读、写都觉得很吃力,现在要求他们掌握单词的拼写,的确有点累。所以,怎么样帮助他们掌握这些单词,便成了老师的重要任务。
我在教学四会要求单词时,先通过日常谈话引出要学的四会单词,然后把它写到黑板上的四线格中,边写边让学生一起拼写,让学生注意单词的书写格式和书写方法。然后再与学生一起拼写,并告诉学生一些单词的发音规则,告诉他们哪些字母和字母组合通常发什么音,以便于他们对单词的记忆。之后,并在抄写本上进行适量的抄写,及时批改,对拼写错误的和格式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努力做到人人都能掌握。
对一些相似或者有相似部分的单词,我会把它们写在黑板上进行对比教学。比如在教pen,pencil,pencil-case这三个单词时,我让学生找到它们的相同部分,进行比较记忆。这样,就比较方便。在教学room,classroom,school,book,door这几个单词时,我告诉他们有两个O的字母组合一般发/u:/,让他们联系起来进行记忆。
另外,我在教学新的四会单词前,会对前面学过的四会单词进行复习,然后再教学新的单词,帮助学生进行不断的复习。并课前进行集体默写,让学生对自己的复习情况进行检查。
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了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同时,又通过丰富多彩的情景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使学生有话可说,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我想“目标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更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的小学生爱说、爱动、爱唱、爱跳,他们不愿意去死记硬背那些枯燥无味的单词,却易于从多方面、多形式、多感官运用的信息传播中接受语言训练,因此,我在教学单词时,根据学生这些特点,用肢体语言、游戏、歌曲交替或同时进行,融入单词教学当中,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小学英语出现了较多的日常生活中的名词,这样可借助实物、课件图片及英文歌曲,化静为动。在教学文具类的单词时,学生用自己的文具边举起边唱顺口溜“Pen, Pencil,pencil-case„”,从而在欢快的节奏中学习了11种文具的英文单词,并琅琅上口。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运用肢体的作用。如今天所学的Let’s do中有两句”Sit on the sofa”教师边说,边做动作,示意学生看;”Answer the phone”老师做接电话的动作,让学生明白他们的意义。当学生操练或表演结束时,教师竖起大拇指说“Good!”给学生以表扬和鼓励。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也可运用强调的手势,引起学生高度注意。不同的手势表达不同的情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中运用的手势越多越好,教师要选择运用恰当的手势,使手势和所要表达的语言知识内容真正统一协调起来,起到润色、强调和交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清远社区高血压患者共60例设为研究组, 并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标准:有高血压医疗记录, 且为在清远社区的高血压患者。排除标准:存在精神异常者予以排除;高血压且伴有其他肿瘤疾病, 且在半年内有过化疗史予以排除, 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伤的中风患者需排除。研究组男42例, 女18例, 年龄34~78岁, 平均 (67.23±8.23) 岁, 收缩压 (145.89±13.85) mm Hg, 舒张压 (86.54±9.21) mm Hg, 文化程度方面, 小学25例, 中学18例, 大学17例;对照组男62例, 女40例, 年龄35~80岁, 平均 (68.6±9.31) 岁, 收缩压 (145.66±14.25) mm Hg, 舒张压为 (88.30±10.12) mm Hg, 文化程度方面, 小学33例, 中学54例, 大学15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以及文化程度方面相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通过宣传单以及居委卫生干部进行宣传等手段对社区患者进行动员, 并采取基线调查, 将自愿参加的患者进行登记, 对102例患者采取常规的管理模式, 对60例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 自我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两部分, 其一为患者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课程;其二为医生对患者的支持, 具体为: (1) 课程时间为6次, 一周一次, 连续6周内授课完成, 其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处理紧张等负面情绪、认识高血压疾病、自我管理的概述以及增强自信方法、放松以及与人交流的技巧、膳食学习、疲劳的自我管理、体重的控制以及戒烟、合理用药、自我监测血压等, 将以上等内容编辑成册, 作为阅读教材, 必须要满足人手一册, 授课的具体方式为志愿参与的医生, 以小组形式进行授课, 在6周课程学习后, 要定期组织活动验证学习内容。 (2) 医生对患者的支持, 社区需要具体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提供一名医生, 作为支持自我管理的老师, 提供其联系方式, 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持患者的自我管理, 参与支持的医生需要提前接受有关自我管理模式的培训。 (3) 实施模式分析, 学习成功实施了自我管理模式的部分社区, 以这些社区作为借鉴对象, 学习期采用的参与型实施模式, 即为社区卫生服务与街道、中心以及研究者三方面共同参与模式, 街道需要将此模式归纳入卫生科的日常工作中去, 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需将此归纳如卫生服务的例行工作中, 大家各自发挥优势, 分工要明确, 最终完成自我管理模式的整个过程。
1.3 评价标准
健康状况的评价标准可依据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3], 参考其评分标准, 而血压控制率应以收缩压小于140 mm Hg以及舒张压小于90 mm Hg为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实施管理模式后的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健康自评分数、疲劳以及情绪低落分数均要优于对照组 (P<0.05) 。具体见表1。
分
2.2 两组在实施管理模式后, 研究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平均下降值均要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mm Hg
2.3 两组实施管理6个月后的血压控制率比较, 研究组32例血压得以控制, 血压控制率为53.33%, 对照组30例血压得以控制, 血压控制率为29.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31.504, P<0.05) 。
3 讨论
倚靠医务人员所执行的常规管理模式, 其不具有广泛的覆盖性[4,5], 这是因为患高血压病的人群较多, 而却不具有足够的专业人员, 且对于高血压的管理, 尤其重视非药物的一些相关措施, 如自我的血压监测、生活行为方式等, 完全依靠医生是不现实的, 而自我管理模式, 则为在医生的支持协助下, 患者自身承担一定的治疗与预防模式, 此种模式注重医生与患者自身参与, 挖掘患者潜能, 非常适于终身的管理。
据相关报道证实[6,7], 通过了一系列的小规模试验, 自我管理模式有着较好的血压控制效果[8], 同时与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由此再次证实了该自我管理模式的优越性[9,10], 在实施6个月的管理后, 研究组的收缩压比对照组降低了10.74 mm Hg, 而舒张压也降低了2.20 mm Hg, 通过实施自我管理模式的研究组在6个月后的血压控制率显著上升, 高达54.69%, 而对照组上升不够显著, 仅为30.41%, 同时在有效控制血压的情况下, 研究组的疲劳评分、情绪低落评分以及健康自评等指标均显著要优于对照组, 但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以中老年为主, 文化程度也平均在9年义务教育之上, 因此本文中的自我管理模式对于年轻的患者以及文化程度较差的患者, 实施后的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总结, 同时在职高血压患者未来积极参与到该自我管理模式当中也是社区服务的一个重点探讨问题, 更有待进一步分析。
总之, 研究分析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 并不是为了完全地将传统的常规管理模式所代替, 而是为了更好地与后者相辅相成, 补充后者的不足之处, 本文研究结果也表明, 常规的管理模式也可以有效地提高血压的控制率, 但若想更好地提高血压控制情况, 就需要有更好的规划, 需要社区积极地组织患者, 分成小组形式, 进一步采取自管、互助以及医患合作的方式, 即本文研究的自我管理模式, 来提高血压控制率, 也可以说是两种模式的有效结合, 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 改善当前本社区血压控制率较低的情况, 提高治疗效果, 解决覆盖面较窄等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顾伟玲, 吴益康, 王金荣, 等.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模式探讨[J].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9, 9 (4) :294-295.
[2]金爱娟.社区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 2010, 16 (13) :113.
[3]贾洪波.上海市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 22 (1) :131-132.
[4]王敬丽, 杨柯君, 傅东波, 等.高血压自我管理项目对自我效能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 (1) :35-36.
[5]王敬丽, 高运, 史文红, 等.上海市大场社区高血压分组管理结合自我管理模式的探索[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8, 20 (10) :515-516.
[6]李永新, 彭明益, 薛晓斌.广州市某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 2011, 17 (17) :20-22.
[7]陈引东.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1, 9 (9) :770-771.
[8]郭娇, 欧爱华.我国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 (7) :1354.
[9]张晓林.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连续化管理 (一) :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及发病特点[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8, 15 (10) :35-36.
一、重局部作用,轻整体功能
1、在常规检查中以“考”为中心。认为课堂教学只有对准“考”,才能说明教学对路。教学内容单一、片面、呆板,教学行为孤立、狭隘、毫无生命力。
2、教改活动中,包括一些教育理论,片面突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各种教学模式都在想办法在课堂内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把教与学限定在非常有限的空间内。不少公开课和优质课比赛,比的就是45分钟,把教与学导入误区,忽略了教学环节的整体功能。
3、在教学改革中,找不准教学的弊端,没有充分认识到課堂教学的局限性。
二、重教师的“独角戏”,轻师生的互动交流
教学行为只是倾到、灌输,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思想影响、人格塑造,为教学而教学,为了教育而教育,借用一个字,教育行为只是为了“达标”,除此之外,别无它意,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家长和孩子之间关系紧张。
三、重标准、规范、轻教师的个性作用
1、常规用一个模子衡量教育行为,导致教学行为“千人一面”,在备课组活动当中实行“五统一”,忽略了不同班级学生的层次,忽略了教师的个性和知识背景,备课中要求“备学生”,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忽略了教师对学生的情绪、心理、情感、态度的影响。推行统一的课堂评价的标准,凡上课就用这个标准衡量,把所有教师的教学思想统一在单一的模式上面,过分重标准规范,把教师的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个性能力等内在因素与教学行为分离,使教师成为规定程序统一标准加工学生的机器。
2、重视常规的教学要求,轻视常规的灵魂——教科研。因为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教育问题往往比规定的丰富得多,与其在行为上要求过死,不如在教学环节中倡导灵活的科研精神,让教师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问题。
四、重行为管理,轻知识交流传递
常规管理的组织自上而下,有县、校、备课组、教研组、教师之间的垂直链接,下级服从上级,上级是教学行为的信息源,是下级教学措施的决策者,严格的上下级关系成为信息沟通的障碍,造成教学效率低,适应能力差。思想僵化。过多的层次、过死的职责、过细的职能禁锢了教师的思维。不是积极地寻求解决的方案,而是简单地把问题推给上级,教师之间缺乏互动的方式传递信息,进行合作。
此外,整个常规还呈现出重学校教育,轻非学校教育,重教师轻学生,重政策的检查落实,轻常规的实践创新。
【对教学常规管理的反思】推荐阅读:
教学常规反思11-30
教学常规、管理常规整改09-16
细化常规教学管理09-10
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制度11-17
教学常规管理调查问卷(学生)07-07
明德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07-22
明德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经验材料05-29
教学常规管理月活动总结范文06-04
数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11-01
实验中学教学常规管理条例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