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院139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策略及分析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9例, 以GCS<8分为特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本组男86例, 女53例;年龄1.5~84岁, 平均年龄为36岁。患者中有96例车祸伤、23例坠落伤、8例打击伤, 其余2例为其他类型。

1.2 临床表现

按照GCS分级:56例患者为3至5分, 83例患者为6~8分。38例患者瞳孔正常, 其余瞳孔异常患者中10例双侧缩小, 63例双侧不等大, 另有瞳孔散大患者28例。经头部CT扫描后:共125例患者以头部肿块为主:脑外肿块中有38例患者为单纯硬膜外血肿、10例为硬膜外血肿并发脑组织挫伤、29例患者为单纯硬膜下血肿、32例为硬膜下血肿并发脑组织挫伤;仅有16例患者为脑内血肿。此外有12例患者主要为广泛脑组织挫伤, 5例呈现出脑室内出血, 2例呈现矢状窦出血, 18例患者多发颅内血肿, 有15例弥漫性轴索受损。

1.3 治疗

手术治疗115例, 其中61例行单纯进行血肿清除, 10例需要扩大翼点入路去大骨瓣减压, 39例患者先进行血肿清除然后扩大翼点入路加去大骨瓣减压, 还有5例行侧脑室外引流。其余24例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 均在早期采用亚低温疗法, 防止脑水肿, 预防并发症。139例均应用营养神经药物及扩张血管药物, 给予高压氧、针灸康复及中药治疗等。入院24h后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71例。

1.4 结果

本组存活103例。发生并发症84例, 肺部感染26例, 应激性溃疡37例, 重度水、电解质紊乱17例。治疗结果按照格拉斯哥结果分级 (GOS) , 恢复良好63例 (61.18%) , 中残31例 (30.09%) 重残9例 (8.73%) , 死亡36例 (25.89%) , 其中5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其中死亡原因主要是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 肺部感染呼吸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2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急救时有效治疗时间的长短尽快手术, 可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本组患者从急诊室至入院时间为20~30min。抢救流程如下:入急诊室先进行快速查体, 进行急诊CT。同时建立静脉通道, 以20%浓度甘露醇溶液250m L快速静脉滴注, 对于病情需要者立即行气管插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进行术前准备行手术治疗患者手术, 应尽早安排手术以去除血肿等。

术后脑血循环通路恢复, 会进一步导致脑组织水肿和颅内压升高, 术后进展性血肿从另一角度致颅内压增高[3]。应首先冲洗后, 按病情需要将血性脑脊液置换, 以治疗紧急的脑疝病情, 进而降低颅内压, 恢复脑动脉供血和恢复正常的静脉回流, 最终中止脑肿胀或脑水肿的恶性循环。急性脑水肿常导致脑膨出, 但急性脑水肿常常掩盖患者对侧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 因此脑膨出患者治疗结果不理想时, 应该及时进行脑CT复查。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 由于患者颅骨未完全发育, 其治疗对于手术指征要求严格, 儿童全身血容量少, 保持血容量充足对患儿有重要意义。

GCS在重型颅脑损伤诊治中有重要意义, 而对瞳孔变化缺乏描述。患者双侧瞳孔散大程度、时长和治疗结果, 同患者预后有着密切关系。瞳孔散大出现时长>2h, 患者意识就难以恢复, 此后无论手术还是其他抢救措施, 均难有理想效果。颅脑损伤后瞳孔散大的出现时间越早, 往往脑损伤程度越严重。本次分析中, 28例患者来院就诊时间过晚, 难以确定瞳孔散大时间。

有报道称, 亚低温有稳定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血液循环功能, 有效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减轻脑水肿, 改善预后。本组24例给予亚低温治疗。对无禁忌证的患者, 早期行高压氧治疗, 能有效提高血氧含量, 促进血管生成和侧枝循环建立, 缓解脑血管痉挛, 清除自由基, 减少缺血所致脑细胞凋亡, 降低植物生存和病死率。非手术治疗治疗中, 低氧血症与低血压是早期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低血压合并低氧血症, 其死亡率高达58.8%[5]对低氧血症患者及时的呼吸支持、低血压患者准确及时的对症治疗, 均可利于脑组织供血供氧, 防止脑水肿进一步加重。

摘要:目的 探讨特重型颅脑损伤 (CCCI) 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39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方案, 其中手术治疗115例, 非手术治疗24例。结果 存活103例, 根据GOS分级, 恢复良好63例 (61.18%) , 中残31例 (30.09%) , 重残9例 (8.73%) , 死亡36例 (25.89%) , 其中5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结论 特重型颅脑患者尽早确诊, 其中头部CT扫描对特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具有简便及准确的优点, 迅速做好术前急救, 选择及时、恰当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分析探讨

参考文献

[1] 董宇峰, 吴春荣, 高麟, 等.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诊治中的失误与教训[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 11 (7) :428.

[2] 曾上飞, 吴惺, 娄晓辉, 等.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10) :1844-1845.

推荐阅读:

上一篇:计算机应用系统性能测试技术与运用分析下一篇:降钙素原快速检测的临床应用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